不知道你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室里、楼道边好像都挂满了各种红色的横幅:“十年寒窗苦读,六月一朝梦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众多励志标语都离不开一个“苦”字。显然,不少学校对“苦读”乐此不疲。
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在浩瀚题海中苦苦挣扎,在无尽的考试中苦苦支撑,感受不到一点读书的乐趣,在外部压力下,孩子心里不一定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只是不得已,为了给老师学而学,为了给家长学而学,却唯独不是为了自己。
何为苦学? 就是被动的学习, 甚至有家长、老师用“鞭子”来教育孩子.... 处于这种情况的孩子,学习往往都不是自发自愿的行为,而是不希望挨打,挨批评,而“被迫”坐在书桌前。这种逼迫式的教育,在老师家长自己认为对的“围城”中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骤和意愿去“死读”,只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中越学越“苦”,学习的效率越来越“慢”。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感叹“读书有味身忘老”,读书贵在培养兴趣,这是从“苦读”变“乐学”的关键。古语云:“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也就是说,读经典著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读物,有如吃酱醋佐料。晋代的陶渊明就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癖性。
反之如果读书味若嚼蜡,甚至一见到书便头晕、头疼进而发怵,那乐趣无论如何是生发不出来的。
何为乐学? 就是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存在的价值。“乐学”就是要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让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妙趣,并从中涵养自己的情趣。由趣而生情,由情而至恒,由恒而达精深。
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上卖掉,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体寒身困时,他便嚼几口辣椒,又接着读。就是这种如饥似渴的爱读书,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使鲁迅成为一代文豪。
教育家陶行知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教学要相长,老师先变苦心教为快乐教,学生自然会变“苦学”为“乐学”。
若能让孩子在兴趣中、享受中、主动中学习,则能事半功倍。如果切入点不对,甚至不顾孩子的感受强加自己的主观思想,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反感甚至抵触,最终功亏一篑。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首先,要因材施教,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路,不要盲目比较甚至攀比。“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人能够打开的窗户是相对固定的,要尊重自我,发现和发扬孩子的优势。
其次,要灵活应用,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方法,不要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成功的秘诀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此外,要换位思考,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合适彼此沟通的方法和渠道,处理好冲突特别是叛逆期的关系。
再者,要善于观察,获取孩子的反馈,调整策略,及时纠偏。可以向老师、同学询问情况,可以亲自与孩子沟通,也可以通过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
最后,要给孩子必要的信任和自信。帮助孩子纠正甚至消除缺点固然重要,但人无完人,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就不必过分忧虑。如果能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的优点去抑制缺点,则会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
正版图书:25元/本
《哇!学习原来这么好玩》
正版图书:29.8元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正版图书:45元
营业时间
早10:00-晚10:00
书店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长庆坊·玺岸广场401
乘车线路
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口出向东八百米
公交可乘坐
12路、23路、26路、27路、44路、407路
至“钟研所”站下车即可
自驾用户至玺岸广场负二、负三层
近900个专用停车位
满足停车需求
停车场入口
翠华路与雁南一路十字向北
翠华路段100米处
服务电话
029-8530 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