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天天吐槽:孩子的教育问题。
聊了许久,得到一句她的肯定:还是你有办法。
我苦笑着拍了《正面管教》的封面给她。毕竟大家都很忙,看书应该比沟通更方便些。
“工作都忙不过来,那有时间看这些。 ”朋友无奈的说道。
在网络上,读到过这么一段话:你所遇到的99%的问题,都已经有人遇到过且已经解决。
你要做的是,找到这些知识,向他们学习。而非自己冥思苦想,不断试错,那样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太高了。
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朋友的问题不是个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读下去的勇气?
1
知识焦虑,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共病。
没时间读书,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963年,密歇根大学麦卡卢斯基教授提出:人总是在生存负载与生存力量之间寻找平衡。
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处理这些负载的能力叫“生存力量”。二者产生的原因都是由外部或内部两部组成。
外部生存负载,指家庭工作和职场工作;内部负载,指各种物质及精神欲望。
外部生存力量,指背景资源和经济实力等;内部力量,指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等。
生存余力就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换句话说,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和生活,剩下的就是你的生存余力(这还包含休息时间)。
没有生存余力的人生,很容易陷入“瞎忙”和“低水平勤奋”的循环。越努力,越无力。
那有人又会问,通过挤压时间来学习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缘木求鱼的结果,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负载危机。
所以,时间不是挤出来的。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得没时间学习。
生存力量、生存负载和生存余力,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存力量越强,生存负载越轻,生存余力就越充分,可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就越多。反之亦然。
收获的知识越多,生存力量自然增强,也就掌握了更多应对困境的本领。
长此以往,三者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和正向发展。
最终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所以,在遭遇没时间读书的困惑时,不要先想着如何去挤压时间,第一步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况,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质追求。在生活和工作中,保留一定的生活余力,才有机会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2
除了没时间,看不懂和记不住也是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曾说:经验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真正的价值是对经验进行反思后的智力发展。
职场不是考场,用得上与记得住,其实没有多大联系。
成人学习不能随大流,更不能迷之自信。
比如,家长们都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奥数班、写作班、兴趣班,也许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而仅仅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我们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
再比如,现在很多成人学习的线上课,可能刚看完标题,就迫不及待的报了一大堆连学习目标都不清楚的课程。 有的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有的人也只是装着爱学习而已。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带有功利性的。
一本《人类简史》足以让你惊叹于人类伟大的进化。但看过之后,你是选择继续在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浮沉。还是认真思考发展的规律,并因此让自己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呢?
这才是读书的本质。
如果知识能够内化和应用,那怕是极小的一个点,得鱼忘筌又有什么关系呢。
3
抛开没时间和看不懂。看不完,看不下去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硬性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刷电视剧时,刚看了前几集,就喜欢跳集看或者直接拉到最后看大结局。
对不起,我就是。
为此,经常反省。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但后来才发现,这样跳跃性的看剧,并没有影响我对剧情的理解。所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从这个现象中,足以说明一个问题,电视剧的确有许多并不重要的情节。
书也是一样,《王者速读法》里就提到一个帕累托法则,翻译成中文就是:二八定律。它指出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只有20%,剩下的80%,有时间可以看,没时间就可以不看。
这也就是说,书中80%的精华,都在20%的内容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那20%。
现在,再让你看一本书,压力是不是会小许多?
那么,也会有一些特别爱书的朋友会反驳,坚持读完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消遣而读书,这样的理论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是为了学习某种技能,提升某种认知,那就要区分对待了。
成人学习,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学以致用才目的。
关于成人学习,还有一些特定的学习原理。明天接着跟大家分享关于成人学习的底层逻辑。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你在阅读中,还遇到了哪些不同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