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如戏》看纪录片中元电影的特征

《人生如戏》(Life Itself)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纪录片,该片是关于2013年去世的美国传奇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一部传记电影,改编自罗杰·伊伯特的同名自传。

身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一生看过的电影数量过万,评论了其中超过六千部,并作为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和唯一将名字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影评人而被世人铭记。他与吉恩·西斯科合作主持的电视节目《西斯科和伊伯特的电影评论》广受观众喜爱。除了是知名的影评人之外,罗杰·伊伯特也曾作为编剧,联手罗斯·梅尔拍摄了《飞越美人谷》,而他更加广为人知的功绩则是发掘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和艾尔·帕西诺这样名留好莱坞青史的优秀电影人。

《人生如戏》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罗杰·伊伯特病床上最后的时光,通过被拍摄对象的自述,以及对其遗孀、同行、朋友和家人的采访,结合影像和照片资料,将罗杰·伊伯特献给电影的一生梳理出来,用影音重新展示在观众面前。

与一般人物传记纪录片不同的是,《人生如戏》这部电影的拍摄对象,是一名在电影界具有广大影响力的职业影评人,换句话说,这部纪录片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元电影”。

元电影,即英文中的meta-cinema,也被称为“后设电影”,是一种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呈现电影制作故事的电影类型。如果再简单直白一点说的话,也就是内容有关于电影或电影人的电影。作为一种特别的电影类型,元电影打破了拍摄者和观众之间天然的桎梏,在荧幕内外建立起了一种更加复杂和多维度的关系。

自百年前的乔托·卡努杜发出宣告以来,电影便被冠以“第七艺术”之名,而后在资本大潮的席卷之下,其商业品的属性也愈加明显。然而归根结底,电影终究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电影通过拍摄表现了某个事件,而这个拍摄过程本身当然也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纪录片作为电影的一个分类,反过来记录了电影背后的魔力根源,这看起来就像是噬身之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一样奇妙。

元电影这个概念对一般观众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但是仔细想想,这个类型的电影其实并不算鲜见,远了不必说有高居IMDB评分Top60,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时光三部曲”中的《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近了也有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斩获5个奖项的电影《雨果》(Hugo,2011);还有金·凯瑞的《月亮上的男人》,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一酷到底》……这些都可以说是在元电影的范畴之内。

在纪录片中,元电影题材的数目也不在少数,而且其中不乏口碑上乘之作:要回顾影史,有大导演亲自为你解读的《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电影之旅》;要专注技术,也有基努·里维斯制作的,讨论电影中的数字技术的《肩并肩》;要了解电影大师们的足迹,则有关于卓别林、斯坦利·库布里克、黑泽明、伍迪·艾伦……这些传奇人物的种种电影人生。

或许是因为只有电影人才最了解电影吧,纪录片中的元电影,呈现出了一些和其他纪录片不太一样的形态。

从拍摄对象来说,一般纪录片中的拍摄对象,对于导演正在做什么很可能并没有完全清楚的认知。但是在电影人身上则不同,他们是懂得电影的。因故,在元电影纪录片中,被拍摄者突破了传统拍摄对象的身份,成为了创作主体的一部分,乃至于成为了创作的核心。亦因为他们本身是创作者,他们的创作理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纪录片的执导者。

所谓纪录片,无非是记录一些事实,传达某些理念。这种理念,通常情况下是属于影片的创作者的,然而在元电影纪录片中,其最终传达的理念却很大程度上是受拍摄对象影响的。

在与《人生如戏》的导演史蒂夫·詹姆斯的通信里,罗杰·伊伯特这样写道:“如果纪录片不能反映完整的事实,那会是巨大的损失,我不想只是被拍,这不仅仅是你的电影。”

罗杰这一句“这不仅仅是你的电影”道破了某种天机。在《人生如戏》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导演史蒂夫·詹姆斯前去探望病床上的罗杰·伊伯特时,罗杰打字强调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史蒂夫”。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紧接着,当罗杰让史蒂夫拍拍镜子里的自己时,他还是照做了,并且将这个镜头留在了片子里。这个镜头直接将整部纪录片中被隐藏起来的摄影机暴露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恍然中产生了一种敲开屏幕的错位感。这样的镜头,应该归功于导演,还是本身参与了创作的被拍摄者,其实已经很难说得清了。

元电影类型的纪录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在电影可以大量运用现实中的电影素材。以《人生如戏》为例,片中插入了《雌雄大盗》、《呼喊与细语》、《小野猫公路历险记》等大量的电影片段。这种以“戏中戏”方式插入的影片片段带给观众的,是完全不同于影院大银幕或播放DVD时的体验。

纪录片创作对拍摄素材的依赖程度远大于故事片。纪录片剪辑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素材的内容与兴致找到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确立主题与情节线索,并完成结构搭建。(纪录片剪辑——被禁用的蒙太奇,刘忠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得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电影片段作为素材构建纪录片的一部分,使得元电影纪录片在先天血统上就具备了某种逻辑上的完备性和特别性。元电影纪录片是记录电影的电影,这种完备性保证了纪录片对于电影拍摄过程还原的纯粹,而这种特别性则是因为元电影纪录片有助于让观众把视线脱离大银幕,以更加客观地视角去还原电影制作过程本身——总的来说,在纪录片中展示出的电影更接近一门工艺,而非像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那样,是一件业已完成的艺术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7,511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011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4,489评论 0 3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872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741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52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914评论 3 38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54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833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858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6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7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923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9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923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141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