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3)

当时的东阳县,民怨沸腾,盗贼四起,正处于多方农民起义与朝廷反复镇压的激流中。满目疮痍,环境恶劣,满朝文武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但戴叔伦没有丝毫畏惧和胆怯,他大胆地上任了。

东阳的景况,反而激起了他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同情心,也驱使着他以仁和之心笑对未知的前程。

戴叔伦甫一上任,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令,并加大打击恶盗黑势力,短短几年就使全县农商恢复了生机,扭转了东阳衰颓的局面。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大批逃荒外出的百姓由此纷纷返乡,逐渐过上了温饱无虞的安定日子。

后来,东阳竟一度成了全国各地上交朝廷赋税最多的一个县。戴叔伦也因政绩卓著,加授从六品的大理司直。

从25岁离开家乡踏上羁旅之途,近20年没回故乡了,思乡怀归之情不断折磨着人到中年的戴叔伦。

当他看到稚川秀丽的青山绿水时,恍惚间似乎神游回了故乡,可一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仍是一个孤独的异乡人。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游子思乡,总在烟霭纷纷的黄昏时候,大概是因为孤独感、无助感、迫近黑暗的恐惧感……容易在此刻暴露无遗。所以,作者说“行人无限秋风思”。“秋风思”,即乡思。

西晋时期一位名叫张翰的文学家,因不想被卷入晋室纷争之中,便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而毅然辞官回乡。后以“秋风思”或“莼鲈之思”为思乡的典故。

这首七绝,不仅写出了天下游子普遍的思想感情,更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生发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这里的写景,着墨不多,有味外味,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确有“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意趣。

戴叔伦上述诗论,对后来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譬如李商隐《锦瑟》中“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不仅直接沿用了戴的诗评,李商隐的其它作品也都表现得空灵缥缈,甚至朦胧到了隐晦的境地。

年过天命的戴叔伦暂时还回不了故乡,他宦海的使命尚未完成。

其实,他一生都在儒道之间纠葛摇摆,一方面想建功立业为民造福,一方面又时时追求与世无争的田园山林生活。既然身不由己,夙愿难偿,他只好将浓得化不开的思归怀旧心曲,化作一首首情真意挚的诗章,聊以自慰。

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

无言堪自喻,偶坐更相悲。

木落惊年长,门闲惜草衰。

买山犹未得,谏猎又非时。

设被浮名系,归休渐欲迟。

将巡郴永途中作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

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

他在《暮春感怀》中慨叹道:“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 剩水残山异昔游。”

戴叔伦有别于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那个年代,很多文人早年反复应试以搏出仕,入仕后渴慕隐逸,而待其接触隐逸田园生活后又难忍生活之困顿寂寞。与他们相比,戴叔伦的隐逸归乡之心极其真诚。但身在其位即谋其政,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旦为官,他从来没有懈怠过,永远全力以赴无怨无悔。

由于政绩斐然,加上之前面对叛军时的临危不惧,此时的戴叔伦早已声名远播,成了各方诸侯心仪的辅佐贤才。这不,时任江西节度使的曹王李皋,一纸奏本,请求朝廷将戴叔伦调到自己幕府当了一名判官。

建中四年,即783年,泾原兵变,朱泚(cǐ)在长安叛乱称帝。唐德宗匆忙逃到奉天,即今日陕西乾县。一时处于窘困之中的德宗,只好向皇族李皋求救。李皋不敢怠慢,随即备妥了一大批货物,但,究竟派谁去进献一时拿不定主张。

又是戴叔伦,危难关头尽显英雄本色。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在兵荒马乱中提着脑袋效力朝廷。那是除夕之夜,五十二岁的戴叔伦就带领一批兵丁押着粮草物资连夜出发,开始翻山越岭,向千山万水之外的奉天赶去。

一路上天寒地冻冰花不发,车马泥积辙深,且叛军烽起,危机四伏。但戴叔伦和兵丁们顶风冒雨,风餐露宿,毫不退却。行至半途,随身带的口粮告罄,上了年纪的戴叔伦精疲力竭。兵丁们劝他从唾手可得的贡品中取些衣粮取暖充饥,被他断然拒绝。

他坚持和将士们一起啃树皮吃草根,并日夜兼程没有丝毫耽搁。经过百般险阻和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将贡品如数押解到了奉天,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戴叔伦不顾个人安危的义举以及对国家、朝廷、皇帝的一片赤胆忠心让德宗大为感动。两年后德宗回到长安,重掌朝政,当然不会忘记龙困沙滩的日子,也不会忘记曹王和戴叔伦,于是下诏拔擢五十四岁的戴叔伦为四品的抚州刺史。

上任抚州任刺史时,正值当地连年旱涝不断。戴叔伦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并捐出自己每月三分之二的俸碌用于垒筑冷泉陂拦水坝工程。冷泉陂拦水坝即将竣工时,突遇倾盆大雨,洪流滚滚而下冲向堤坝。戴叔伦昼夜查看险情,带领民众奋力抢险,顽强护坝。抚州百姓为了纪念戴叔伦的功德,将建成后的冷泉陂拦水坝冠名为“戴湖”。

戴叔伦的清廉亲民之举却得罪了少数地方豪强,他们罗织“贪污”之罪,将戴叔伦囚入监狱。抚州百姓不干了,他们奔走呼号,自发联名保释,竭力呼吁朝廷重审冤案,以还戴叔伦清白。

德宗皇帝倒并不糊涂,特派大员前往抚州,仔细核查所有与戴叔伦相关的钱赋、盐铁、粮草及其全部账册。查后竟发现,戴叔伦非但没有贪污一分一厘,反倒将自己的数千石俸碌捐赠给了兴修水利,接济给了当地贫穷百姓。

不仅如此,他客居的寓所内,除了最简陋的家什,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而他故乡金坛的老家,几卷书籍外,家徒四壁,几乎一无所有,还常断炊缺粮。身居要职,却自甘清贫,一尘不染,这让朝廷上下大为感慨。

德宗随即再次下诏任命戴叔伦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即唐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方面大员、边疆重臣,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或军区司令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188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46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562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893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17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0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30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01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76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15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0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58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35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65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55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