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写日记的时候,都会想一段时间再写。有时在早上的时候就想着今天晚上写什么勒,不过呢,想着想着有时就不知道想哪里去了。也就是说思想开了小差,该干啥就干啥了。
话说本身我自己也在工作,人嘛,也不能同时想好两件事情,两件事情的话也的确可以想,不过这事情,一件事,两件事,能不能想的好做好,就另说了。我确信这是个真理。
有时呢,写日记时一天下来也没在脑子里想,晚上下班后回来打开app就是写,凑了个千把字,写的怎么样,自己心里应该也是有点b数的…
对,应该是…
为什么用应该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自己写的文字怎么样,还真不好评价自己。随着认知的提升,人与人思维的不同性,也造就了不同阶段的自己。
对吧,没毛病吧。
现在我知道了有两种写文的方式
1、日记用来记录,写的东西大概都是自己每天干了什么,别人是怎么写的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这样写的日记,每天做的什么事,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什么事情,感悟。
对,我是这样写的没错。不然单单写干了什么的话,字数看着着实有些尴尬。
写完之后,有时过几天再回看自己写的东西,说实话感觉有些内容写的都是什么臭狗屎。内容看着吧,也都比较浅显,再看看别人的文章,感概差距怎么这么大涅…
这样日复一日,我写了大概几十天,的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成自己,如深度思考的思维锻炼,也或许我写的天数太少,量变引起质变嘛
不过这样的日记,每天写自己干了什么的日记,过了若干年回看,发现当年自己干了这个干了那个,有的内容也许会让自己发出一种惊叹,原来我以前这么二,还会干这种事啊~,倒也不失为一件趣事。而且本来写的时候就不是给别人看的。
况且不说这种写日记本身也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有那句至理名言嘛: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第二种呢,是我渐渐才明白知道的,看了《思考的艺术》一书后,也深刻了一些。
这本书呢,本身是本工具书,也挺实用的,看着的话是可以看明白的,但是运用的话就有难度了。
所谓知易行难~
好,说一下第二种的写法,不过我不太确定自己说的对的对——那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论述,类似头脑风暴
比如先给出一个结论性的中心思想,再把头脑风暴中想到的观点,内容,提供几个有价值的用来支撑你结论性的中心思想
这个观点呢,相当于是个小标题,是自己想的也好,搜集的也好,至少提供两到三个,再继续展开细节性的内容论述,从结论到证据或者从证据到结论,有意识的选择布局,最终起到说服他人的作用。这也应该就是商业文案写作。各种自媒体大佬惯用的写法。
要想写好,记得有位大佬是这样说的,开头有吸引力,中间有张力,结尾要留白
一、文案写作的开始书中也提供了几个方法,为中心思想和展开做准备
用名人名言,导入中心思想;
讲一个简洁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很好的阐述你将要表达的观点。
提出争议对立方的一个观点,即提出一个你不同意的观点,由此导入你的观点
提一些突出的问题,并讨论可能的答案
……
二、然后是撰写文章结论的有效方法
根据内容提到的争议提出一个可行方案;
进一步阐述引言的观点,换言之,回答引言提出的问题,或是对引言和故事加以评论
利用新的引言来深化中心思想
描述一则新故事,确保这则故事能强化你的中心思想,并且不会带入新的问题
阐述采纳你观点的益处和不采纳你观点的害处
简明扼要地进行统合,告诉读者为什么应该赞同你的观点
三、智慧的人绝对不仅仅通过单纯陈述观点来说服他人,他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高质量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提供事实性的细节,如数据
描述人或事
提供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的总结
引用或转述某个学者的观点
追溯历史发展
对真实或假设性事件简明或扩展地叙述
呈现字面上或深层次的含义
细化某一过程或程序
解释相似性和差异性与区别
分析原因或产生的影响
评价某人的论点,阐述其优点和不足
四、草稿
尽可能认真选择词语,对文字负责,想不到恰当的词语就用相似的词语
五、修改
可以做什么让中心思想表达更为清楚?
在哪儿加上过渡句(连接词),转入下一个观点?
怎样更好的强调重点,有没有找到充足数据支持观点?
可以用何种形式编排句子和段落,使文中的思想更容易理解?
在我的观点中,哪些想法需要重点强调,哪些可以一笔带过?
哪些段落需要进一步全面解释以便读者了解其中深意?
以上有一些问题,在我今天看《文心》一书的时候,在前几章又看到过相似的答案,如强调站在读者角度,注意用词,重视修改等
每个人的经历毕竟都不一样,你懂得的别人不一定懂,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年龄,教育背景,收入,从业背景等…
作为读者,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型的作品,无法清晰了解其中的创作艰辛和曲折,就像我们看电影都是经过反复的裁剪和后期制作的一样。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必须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话说本来今天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是不清楚写什么的,扎耳挠腮想到底写哪个,怎么写,是写日记形式还是围绕中心思想写一件事,不过想来想去,还是直接上去就是干吧,按照重要性顺应,然后就这样写出来了,虽然有大段是引用书本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