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运动细菌″全传自于我爸,祖屋的后面是条大河,爸在儿时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谁能把石头掷过河去,爸总是技高一筹,爸这一技之长后被就读的宜兴师范的体育老师发现,经过选拔参加了一九五一年在无锡举行的江苏省运动大会成人组比赛(由工人、农民、解放军、武警、学生混合组成),获得了手榴弹组冠军、撑杆跳亚军的优异成绩。
其实爸的运动天赋也自于祖传,当初长毛造反时路经我祖辈世居的范道乡端圩村,想进村劫掠,怎奈进村的唯一的通道:一座木桥早被我太太公蒋安福所率的村勇拆除,那端圩村形状就象一只团鱼卧在水里,四面环水,河面宽阔。长毛急切间攻不进来,十分恼怒,就用弓箭乱射,我的祖辈族人们躲在墙后投掷石块施以还击,长毛无计可施,叫骂良久。所幸端圩村不是重要目标,长毛们悻悻然撤了兵,如长毛当初如带了水军,那全村多难逃被洗劫和灭门,现在想来还十分后怕。
自此后端圩村上的男丁把投掷石块当成保家和强身的一项传统风俗。
爸后来一直庆幸获得冠军后的当年全国未举行运动会,不然还要耗去更多的时间去训练而耽误了师范的学业,爸后来的肩周炎就是因为那时训练过度积劳成疾后拉下的毛病。
爸成家后生了我们姐弟四人,他的所有在运动上的理想多可以被实验,大展宏图的时刻到了。
首先是教我们打蓝球,那时也没有儿童用的蓝球,成人蓝球对我这六岁的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拍起来多十分吃力,更不用说往空中的蓝筐里掷球了,无奈这一项就放弃。
接下来就是教游泳,这似乎易如反掌,大浦河就在学校边。爸的教育方法十分简单直接,反正学校里的球多,蓝球太大,排球大小正合适,用网兜扎好,系上两根带子,姐弟四人每人背上各绑上一个,然后我们就下了河,好象根本不怕,因为有爸在边上呐。一下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沉,本能地就扑腾起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抬起头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用两只手划动;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用两只脚拍打,反正背上有球也沉不下去,所以一开始我根本没有什么蛙泳和自由泳的概念,最本能的姿势就是狗刨式,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无法改变。
等扑腾了多天后就觉得背上那球是个累赘,把它解掉后在水里"我就象风一样自由″。
洗冷浴最难受的是"吃鼻酸″,就是鼻子里进水;最享受的是"供没深″。先长吸一口气,看准了对岸的方向,然后低下头钻进水里,在水里你会觉得你自在得象条鱼,身边是蓝色的水流,头顶是白白的天光,用手拔动着水波努力向前划去,坚持着,不到那口气尽就一直向前,等你钻出水面时,你已潜过了大半条河。
一到盛夏,我们做完当天的暑假作业,下午四点后基本就在大浦河里泡着,那时农村家的小孩洗冷浴好象从来也不需要向父母亲申请,也没大人看护,几乎每年多有意外事故发生,有一个洋渭老师的儿子,大约也就七、八岁吧,就溺亡在大浦河里,人是用滚钩捞上来的,由于时间长了,肚子多被"水濑野猫″吃掉了,面对如此深刻的教训,我们丝毫也没收敛,只是避着那个出事的地方,照样在其它水面中玩的不亦乐乎,其它家的家长也习以为常、从没约束。
跑步也是我拿手,小学生运动会上我得过八百米第二,当然和爸的省冠军比是天壤之别,但贵在坚持吗,我现在还有慢跑的习惯,就是十年前跑完五公里用时二十五分钟,现在越跑越慢成了跑渣,五公里三十五分了。
爸眼光独到,在大浦小学推广小学生排球,效果显著,小学生男女队连续获得镇江专区冠军,三届省冠军,直至今日大浦小学排球队已是江苏省体委的传统项目。
我家四个姐弟多是校队队员,在七十年代里,身着蓝色运动衣,运动裤上镶有两道白边,这个形象众人投来的多是羡慕的眼光,真是"飒″到了极点,就是这白球鞋穿的时间长了胶边上就泛黑,那就拿白粉笔捈捈一样漂亮。
光鲜的背后多是艰辛的付出,无数次奔跑,膝盖跌的红肿;无数次的垫球,手碗上下涨痛,其它同学已放学回家,我们还在操场上的烈日下起跳、在扣球。
常出外比赛,去苏州的那次印象特深,就住在观前街边的体育馆里,那东道主队员黑黑壮壮,每个人多要比我们高一头、壮上一圈,最后我们比防守、比韧性还是战胜了他们,获得了冠军。
赛后游玩了不少名胜景点,狮子林里没有狮子;拙政园也不拙充满了灵秀;在虎丘也没看见有老虎,但山小景多、古树参天。
全家参与程度最多,成绩最突出的属乒乓球,和《阿甘正传》里表现的一样,打乒乓球第一紧要是眼睛必须时刻盯在球上,爸手把手把教我如何挥拍、教我移动。小时揍我们的最多是我妈,爸从来没体罚过我们,但有一次是例外,我在乒乓球练习时偷懒,爸忍无可忍踢了我一脚,这反而使我记忆深刻,记住了这次教训,从此勤奋了许多。
有次宜兴乒乓球比赛是在高塍小学举行,那是爸施教过的原学校,有许多老领导和老相识,爸有位老同事崔老师家中的三个儿子多是乒乓球队员,分别是崔伟、崔伦、崔健。
当时崔家"三剑客″对阵蒋家"四骑士″是此次乒乓球赛宣传上的一大噱头,虽然因年龄关系没全部对上,但这也是此次运动会的一大亮点,高塍乒乓球球队还有位队员大名叫刘士豪,我们有队员与之对垒前必定要高喊几声:"打倒土豪、打倒土豪″来提升自己的士气。
那高塍小学座落在一条小河边,食堂就在校门边,把萝卜红烧和炒面筋这在此前我从未尝过,所以一直记得,另外那校门不是开在正中而是在角边上这就有点奇怪了,一进门是一幢木楼很高,很巍峨的样子,楼上是老师宿舍,在比赛其间我就住在上面,后院是记得有一个墓,青草葱郁的样子,后来才知那是林心平烈士的墓地。
全家在乒乓球上成就最高的是大姐,拿镇江地区小学生冠军如"探囊取物″,多次夺得省冠军,和倪夏莲打过比赛,只要大姐出门打比赛就必定有好吃的带回来给我"嚼谷″,最好吃的是面包,是打比赛时发的,姐舍不得吃省了下来,那面包松松的、酸酸的,我现在寻遍千里多找不到有那当初的味道,这也许是和那"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能有如此美好的记忆。
后来大姐多次代表各单位打过不少比赛,我们也把运动这一优良传统保存了下来,但改变了形式和方法,大姐把打乒乓球改成了跳广场舞,我也一直在坚持在慢跑,可喜的是女儿也很好地继承了我家运动的天赋,也一直在健身和跳操。
普通人运动的目的多是为了健康,现在这个年纪的我,前面的一切多可归零,但健康除外。虽然现在我还偶而愤怒下、偶而也执着下,但必须接受现在所面对的一切。在人生这条跑道上,你或许暂时落后于其它人,但只要你坚持不懈,那你就是优胜者,套用一句老话吧,健康是那个"1′,后面的多是"零″,为了这个"1″大家多去运动吧。
蒋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