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电影演员周迅的一个访谈,她形容自己是体验派,是靠生活体验来演电影。
周迅的电影就如同她的人一样,在电影中,她没有刻意的演技,因为她就是脚本里面的那个角色。
从周迅的体验派演技,我想到了三毛,她那么用力的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而后用文字表达出这种热情。
三毛的作品是她生活各个阶段的写照,她的一生离不开这三个话题:撒哈拉、爱情、死亡。不同的人生阶段影响着她的作品内容。
很多人熟知三毛,是因为撒哈拉,面对广阔的沙漠,三毛性格中潇洒不拘束的一面,通过三毛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毛用轻松明快的文字,带领我们一同走进异国他乡感受异域风情的趣味。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
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这是三毛一生中最放松,肆无忌惮的岁月。
美好的时光在荷西突然离世后噶然而止,而后三毛回到台湾定居,出版了表达对丈夫思念之情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在1990年,三毛创作了她的一部剧本也是最后一部《滚滚红尘》。
第二年,三毛告别了她曾经热爱的世界,自缢于医院。
作家倪匡这么评价三毛: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我也相信,三毛只是终究像鸟一样飞往了她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