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富足,是一个向外联接和向内探索的的过程
富足的人生,就意味着要“有能力信任他人”及“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松弛感》加藤谛三 著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对员工有一套信任的工作哲学。乔布斯性格耿直强硬,被认为是一名难以相处的上司。但事实是,乔布斯并不会盲目地坚持己见,他愿意承认错误,并且乐意去相信与他共事的伙伴。乔布斯给予有能之士的信任与空间,最终成为了苹果公司创新的基础。
要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那就意味着需要共情,需要妥协,需要发自内心的自信。通过信任,自恋者可以从只关心自己,过渡到与外界建立良性的联系,从而逐渐从自我陶醉的心绪中走出来。
另一方面,能从一样热爱的事情上倾注热情,这种向内的求索,能使自恋者不必只沉醉在负面的情绪上。他们在“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去体察大千世界。
自恋者要拥有丰满的精神世界,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接触,与他人联结和合作,自恋者也能在一份热爱的事情中,体验到充实和愉悦感。外部与内心世界的探求,自恋者能够获从中取更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2.反思:活成自己喜欢的的模样
失败并非悲剧,只有当个体在意他人如何看待失败的自己时,失败才会变成悲剧。——《松弛感》加藤谛三 著
在社交媒体主导着社会互动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比以往都更容易被别人看见,他人的评价也更容易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过分地关注外界的目光,个体会忽视内在的需求和价值,从而把自我存在依附于他人的凝视当中,自恋者的情绪也因此变得阴晴不定,影响日常生活。
事实上,个体如何对待失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上限。《认知觉醒》一书中指出:人类可以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改进进化,不断做出更好的选择——这种反思行为,被称为元认知,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
但是当人们过度在意外界评价时,便会抑制反思活动,失败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不幸。只有摈弃外部影响时,人们才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观照自身,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因自己错误的判断,错失了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机遇。但善于在挫败中反思的盖茨,没有沉溺于一时的失败,而是通过自省,去改正过往的错误。最终,在云业务与人工智能的深耕,让微软公司重新焕了发生机。
所以,人们需要静观自身的心理活动,避免因别人的评判眼光,让自己失去反思的能力。这样一来,失败不仅不会使人一蹶不振,还是向前迈进的宝贵经验。
3.自恋者的倔强,实则不堪一击。
自恋者由于其无意识中的自我轻蔑,无论他外表如何坚强,都可能会因他人的只言片语深受打击。——《松弛感》加藤谛三 著
自恋者会盲目地强调自己的优秀,认为别人就是不如自己。但是这种自信其实是一种幻觉。归根到底,是自恋者无法接受平淡无奇的自己,他们为自尊心构筑出一座海市蜃楼,既虚无缥缈,又脆弱不堪。外界的一丝不适意,自恋者便会陷入自我怀疑,自尊心也继而被击溃。
在社交媒体中,我们常常能见到“键盘侠”的身影,他们喜欢使用语言暴力去攻击他人,以此来获取存在感。表面上看,“键盘侠”咄咄逼人,自觉掌握了顶层话语权,对他人的言语进行道德审判。但据心理学家的分析,“键盘侠”的许多出格言论,恰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键盘侠”的强势,是源于现实世界中的各式挫败,而网络世界,则成为了他们发泄自卑情绪的窗口,他们以此来撷取存在感。说到底,现实世界的“键盘侠”,他们脆弱敏感的内心,经不起任何外界的刺激。
因此,对于自恋者来讲,建立真正的自信变得十分重要。他们需要放下盲目倔强的面具,正视自身的缺点与优点,这样一来,他人的评价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能够看清自身,便能不被外界左右。
4.摆脱烦恼,你需要学会感动。
内心强大的人生活在四季赐予人类的恩惠中;而自恋者却沉迷于自我陶醉,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远离四季、离群索居的人。——《松弛感》加藤谛三 著
汪曾琪曾说: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汪老曾经分享过一段趣事。在旅途上,他碰见一对老夫妇,他们正弯着腰去欣赏路边的野花。在交谈中,二位老人对野花喜爱之情,启发了汪老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关注。野花虽平凡,但对于用心生活的人来讲,那都是大自然不朽的杰作。
在庸俗的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依然能拥有感动的能力,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心封闭起来。反过来说,自恋者则需要把内心打开,学会从生活和大自然当中汲取能量,周遭这些并不稀奇的事物,实则是疗愈情绪的良药。
正如《松弛感》一书中讲到,自恋者要摆脱烦恼,只需去找到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并且去欣赏它们的内在美,从而为人生找到平衡感。
5.摆脱自恋人格中的烦恼,要承认世间并没有“无条件的爱”
换言之,自恋者在生活中拒绝成长。他们追求“无条件且不加限制地赞美伴侣的女性”,其实就是在拒绝成长。——《松弛感》加藤谛三 著
自恋者在渴求“无条件的爱”的同时,也是选择了安逸,选择让人生裹足不前。
当一个男性在成长过程中觉得母亲比父亲更重视自己时,他便会与父亲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同时,在他长成大人后,会去寻求一位可以无条件爱自己,赞美自己的伴侣,他把幼时母亲对自己的爱投射到当下伴侣身上。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头,并不存在完全无条件的爱。如此一来,当身边人没有表现出百依百顺的态度时,自恋者便会感到失去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变得患得患失。
要承认并没有“无条件的爱”,自恋者需要把专注力投入到眼下的事情中。要学会做一件事情不再是为了得到赞赏,而是为了体验做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最终,因为这些体验,无论好坏,也都会成为生命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