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在半夏分享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地下产业链分析白皮书给我,她从阿里系创业者手中获得这份材料,谢谢亲爱哒。
此份白皮书的所有数据均由TOMsInsight团队发布,知乎有他们的专栏-周伯爵发布相关文章,也有微信公众号。介绍是一帮具有Geek精神的人,追求互联网发展的本真。
互联网底下产业代表着最接地气的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从地下产业角度切入了解互联网产业 的各个细分领域,建立大局观,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
传统行业有所谓的黑市门槛,个人觉得互联网行业的了解门槛、信息门槛不高,但是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瞬息万变,学习成本高,衰退周期非常短。
为什么会有互联网地下产业?
1.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主流互联网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2.互联网野蛮发展,红利追逐
3.技术成本不断降低
互联网地下产业分为三个大模块
1.流量获取:最基本的,以PC时代的百度为例,进行流量分发发展到几百亿美元市值的规模
2.流量变现:最重要的一环,以淘宝为例
3.数据信息安全:影响最大、最复杂的一环,如互联网用户信息买卖
按照书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个人觉得逻辑有些混乱/交叉处,比如在流量获取模块中,微信生态应该是隶属于腾讯生态的,并且微信应该也算是微博等社交媒体。
对于地下产业链来说,本质是利用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同,打造产品,获利(比如淘宝上有简书文章刷赞、刷阅读量的产品);吸附于某互联网细分生态系统中,利用信息差,吸收养分(比如某新产品上线,10元一个的下载/注册,就有人专门拉群,提供5元一个的下载/注册);利用技术水平的优势,进行破话、侵权及获利(比如黑客)。
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者,分为三类:
1.明星级创业者:媒体聚光灯、独角兽项目,顶尖公司光环,投资人抢着投钱,拼概念、拼想象空间,有着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2.蒙声发大财创业者:默默无闻、埋头赚钱、极其接地气,目标是盈利,对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特别关注,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媒体不关注反而是件好事情。
3.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创业者:默默繁殖在法律的黑暗之处,但是有相当大的用户群体,商业模式非常机密,绝对不会主动浮现。
目前,想在国内互联网上获取流量,成本不菲:大的流量入口被巨头企业垄断,而长尾流量却被巨头企业采购,巨头们都看不上的流量,也会被广告联盟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