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三分调,七分养”,是指人体脏腑失衡的时候,虽然用特别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有七分,是要通过在日常睡眠、饮食、情志、运动等诸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并保持平衡。如果您想脏腑平衡、身心安康,就必须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做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而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一、饮食: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二、起居:
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黄帝内经●素问四器调神大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春天,生命萌发,人们应该入夜即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穿宽松的衣服,在庭院中散步;夏天,万物繁茂秀美,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秋天,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冬天生机潜伏,万物蛰藏,人们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
三、运动
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极耳。”这就是说作为健身目的的
运动必须在适宜的限度内,不可动而太过,动而适度,则气血流通,元气充沛;动而太过,则气血沸腾,反耗伤真气。总之各人运动量各异,以周身发热为适,如觉运动后疲劳乏力、胃纳减差等则说明锻炼过度了。
运动时间应顺应阳气的生发,选对的时间锻炼就会有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中医提出“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们的生活规律必须顺应四季变化,顺应不同时间的特点去运动养生,以免引发疾病。一年之中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要注重顺应阳气的升发,保护阳气。在春季阳气生发之季可多运动舒展机体阳气,流通气血,有利于阳气产生。冬天阳气由“收”转“藏”,应减少运动,晚起早睡,使身心得以调养,阳气得以潜藏。在一天里也是一样,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暮时如秋。
四、泡脚: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但是泡脚有益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此外泡脚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宜泡脚。
泡脚需要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泡脚部位不宜有皮肤皮疹、破溃等情况,防止造成感染。其次,中医认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症建议使用温水,而热症建议使用温凉水,而中药也有寒热温凉的特性,因此要对症选取适合的中药进行泡脚。再次,糖尿病、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肢端感觉障碍者要注意水温,防止烫伤,泡脚期间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过饱或过饥时泡脚,外感发热者也不建议泡脚,泡脚应在睡前半小时左右进行,同时泡完脚不能立即见风。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天人相应,顺时养生”是中医的养生观,因而人体的保养也应该随着季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所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保健应该跟着季节走,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