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在入职后的新员工培训课上,当时培训讲师推荐了几本对工作有帮助的书,这本就是其中之一。
课后我立即上网买了一本并回家阅读,书中介绍的七个习惯有些我已经在使用。这些习惯看起来虽然很基础,但如果能做到其中几条,就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时隔多年,我在此重温了这本书。我发现这几年读到的很多讲述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技巧,认知升级的方面的书都能看到本书的影子。
我不禁感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确实是一本经典。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七个习惯,以及我个人对这些习惯的理解。
习惯一:积极主动(PROACTIVE )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职场上,积极主动的人不会只等待领导安排任务,他们会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积极主动的人会受到领导更多地关注,更高的评价,因此获得更多地机会。
习惯二:以终为始(WITH THE END IN MIND )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接着弄清楚为实现该目标需要达到哪些条件,然后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并一项一项完成。我们在低头走路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习惯三:要事第一(FIRST THINGS FIRST )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有的时间管理理论强调每天完成三项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不分主次的去做事,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习惯四:双赢思维(WIN/WIN )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职场上存在零和博弈,比如与同事竞争一个升职机会。但更多的是合作共赢,即通过配合完成工作,一起分享工作成功带来的回报。
习惯五:知彼解己(FIRST TO UNDERSTAND ,TO BE UNDERSTOOD )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知彼解及换个说法就是共情,很多事情如果能站在对方角度进行思考和沟通,看似困难的问题也就能很容易解决了。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 +1 =),不以妥协为目标(1 +1 =),也不仅止于合作(1 +1 =2 ),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 +1 >2 )。
在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找到第三选择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要努力提升思想的维度。
习惯七:不断更新(THE SAW )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对个人而言,终身学习就是不断更新;对组织而言,业务拓展、改变经营模式、架构调整也是不断更新。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