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发生在刚刚。
今晚和妈妈睡一张床。身旁妈妈早已熟睡。我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突然身边“嗡嗡”的虫子叫,应该是虫子拍打着翅膀发出的声音。我吓得魂飞魄散——从小我就怕虫子。蜘蛛,蝙蝠,飞蛾……小时候住在农村,这种生物常见,都说见多识广,我却依旧很怕。每次看到它们,都尖叫,或者躲得远远的。记得五六岁的时候,蚊帐上粘了一只飞蛾,我吓得用被子裹住自己,躲在被子里,夏天,热的满头是汗,也是因为被吓的缘故。家人见我如此怕虫,都说“它又不会吃了你,怕什么”。
即使这样,我还是怕。一种浸润深入到骨髓的害怕。
所以,刚刚那种声音一响起,本能的生物反应就是,我抖动全身,嘴里发出“啊”的叫声,声音还有点颤抖。虽然这对于消灭虫子无济于事,但是我确实不知道除了这么做我还能怎么办。我已经失去理智。拿着手机(手机恰好开了手电筒)。身旁熟睡的妈妈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坐起来,用臂膀抱着我,好像以为我做噩梦了,说“怎么了,姑娘?”
“虫子!……”正说着,那虫子又“嗡”了一下,从脚边飞到枕头这,我又叫了一下,被吓得不轻。
妈妈让我别叫,我不叫了,转身一看,虫子就在枕头上,黑黑的,小强大小(但当然不是小强),看得我毛骨悚然。心想虫子从哪里冒出来的?
妈妈拿过我的手机,把虫子处理掉了。
关灯,四周围陷入了刚开始的寂静和黑暗。
只是我的心难以平复。
记得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青虫之爱》。讲一个母亲小时候也怕虫子,但是自从有了女儿,出现虫子女儿害怕的时候便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总能把虫子消灭了,即使母亲的背后被吓出阵阵冷汗,但是,她不能在女儿面前表现出一丝畏惧。这是一种母亲的本能,源于母爱,源于血缘。当初看文章的时候感觉不深,但是当刚刚妈妈抱住我,还有捉虫子的动作,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篇文章。心里涌上一阵暖流。原来,世界上母爱都是相似的。
这世上,也唯有亲情是没有罅隙的。无论你前一秒多么混蛋多么冷漠,下一秒当你需要陪伴需要帮助的时候,家人总是会在你身边,带来一股暖流,温暖全身。
而爱情、友情都很难做到这样。
爱情友情一旦深刻,积淀了十几年几十年以后,便可以说是亲情了,那应该也会像上面说的那样。
愿你一生:
既有家人相伴,也可以独立顽强。
既有美酒佳人,也甘于淡泊悠远。
别说什么永远,永远太缥缈。
现在,就是永远。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让每一个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都值得永远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