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技巧并非仅为辩手所专有,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亦屡见不鲜。大至不久前已然落幕的美国大选,小至平素的日常谈天,皆有其用武之地,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常见的技巧:
偷换概念。不要顺着对方的意思讲,要转换一下,换成对自己有利的概念,这也是政客常用的手段。发表演讲时只要把人们厌恶的概念改成一个新概念,哪怕只是换个马甲,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说:美国允许个人持枪,所以枪击案较多,特别是发生校园枪击案后,最能激起民众的反枪情绪。这时那些军火商、那些利益相关的政客是怎么做的?民众不是反持枪吗?觉得持枪危险吗?换个新概念就行了啊:持枪了,你可以保护自己,只要人人持枪,社会反而更稳定。美国就是从战争中建国的啊,要是对方危险你就打回去啊,要是对方非法入侵你家,你甚至可以击毙对方。这些说法虽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民众就是会被这种新概念说服。
当心注射性语言,这是一种语言陷阱。在这之前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区分一下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一个晴朗的下午,你觉得热,感觉都快冒汗了。但是旁人可能觉得天气还挺凉快的,一点都不热,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因为觉得热只是你的观点,不是事实,事实是现在气温是25摄氏度,你觉得热只是你的感受,不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说回注射性语言,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话:为什么胖子比较懒?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听到这些问题你是不是就开始解释,可能是胖子运动少,才胖的。因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而如果对方问的是:为什么太阳从西边升起?这时候你是不是会反驳对方说,太阳怎么可能从西边升起。
前面的问题你是解释,后面的问题你是反驳。而这种句式:为什么+观点,就是注射性语言,这种语言陷阱只要后面跟的观点不是太离谱,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去解释,因为我们下意识的就认可对方的观点了。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注射性语言误导我们,比如说:那个谁谁谁,怎么老是针对你。你下意识的就认同了对方的观点----针对你,解释说可能他最近压力比较大,可能是他比较较真等等,对方成功的给你留下一个钉子(注射进去的观点)。但是你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他针对我?要是你这么想就能把对方的观点挡住,我们要当心这种注射性语言,分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3、最后是一个最底层的东西----我们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辩倒对方,让对方改变观点。因为对方是不可能改变观点的,因为我们的立场不一样,天生就是对立的,那么我们辩论的目的是什么?是那些听众,是获得听众的支持,起码不是敌视。对方的表述是你反驳的素材,是用来争取听众的观点,对方死鸭子嘴硬也没用,只要听众站在你这边,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