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支付宝圈子迅速火了一把之后,又迅速的陨落。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并且以前的公司和部门都负责过圈子类型的产品结合这几年侵淫UGC社区的经历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圈子实质上是一个阶级的人的半封闭聚合体,一个阶级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相近,利益诉求相同的一群人;事实证明不同阶级的人凑活到一个圈子里,大家都不舒服,最好的就是作鸟兽散,最坏的就是上法院或者下地狱。
支付宝圈子不能被大家接受的原因是什么?卖肉,拉皮条还是对750信用分用户的嫉妒?我觉得都不是,一切的表象都只是表象,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是,用户是通过抨击圈子的内容发泄心中的不满,这个不满的根本原因是用户在潜意识里就拒绝支付宝承担社交工具的角色。用户能接受支付宝钱包,一是安全,二是方便,这是钱包的本分。钱包9.0之前很好的履行着自己的本分,用户也很满意。直到钱包想做社交,用户开始有了不满情绪,想象一下你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总想跟你闲聊两句,你会不满但是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当钱包强推社交的时候,想象一下这个画风,银行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跟你说我认识个在我这存款的美女,不仅漂亮而且风骚要不你们认识一下可好。我认识个基金经理曾经跟索罗斯谈笑风生,要不要推荐给你。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而这次的圈子事件其实就是这种情绪的总爆发。往日堆积的情绪总于在这次政治正确的运动中宣泄出来,早就看你不顺眼了,这次可算让朕抓到了,还不往死里踩。
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什么用,封掉校园日记或者白领日记能让用户出一口恶气,并不能改变用户的认知。什么实质问题都没解决,用户依然对支付宝社交有怨气,支付宝依然想做社交。而这种矛盾早晚还会在下一次的时间中爆发出来。
** 人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心智,心智活动的基础是认知能力,由若干简单的认知得到一个复合的认知,由此产生各种复杂的认知。**
举几个我自己在认知方面的例子:
微信推出钱包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是拒绝的,因为我们无法接受一个聊天工具具有金融管理功能,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不安全。
现在有人想加我支付宝好友的时候,在潜意识里我是拒绝的,潜意识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家伙为什么要跟我套近乎?必然是还谋害朕!
我媳妇曾经是银行系统的开发,跟我闲聊的时候吐槽银行批扣系统的混乱和不稳定,系统冲正的时候又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不知不觉得在我脑海里植入一种认知,钱放在银行账户里是不安全的。所以现在只要一发工资除了少量生活费外我都第一时间转入支付宝。
** 认知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支配人的行为,越是在意识深处的认知越能根深蒂固的决定一个人的言行 **。新闻媒体中每一次报道用户存在银行的钱被盗取其实都是在免费帮我们洗脑,在用户潜意识里建立一种银行是不安全的认知。而支付宝建立这种信任除了自己做的好之外,也有银行同行衬托的好的因素。这种信任来之不易,现在正在慢慢被消耗,支付宝在社交领域做的越多就会错的越多,因为用户在认知上没有 ** 支付宝社交 **。我明明喜欢的是苹果,结果你给我一车香蕉还质问我你看我都给了你一车香蕉了你为什么还不爱我,我都被我自己感动哭了,不爱我也就算了还要骂我。其实很多时候感动的真的只是我们自己。
倒不是说支付宝就不能做社交,而是这个社交应该是用户的诉求,我们帮用户完成了这个诉求。比如用户希望把自己的收益晒出去体验自己强大的财务增值能力,那么我们提供一个平台给用户展示自己的,用户受到赞扬后得到正向激励,更积极的把自己的理财能力总结成文章,发表到我们的社区中,其他用户有感而发有赞同的有反对的,社区的氛围就形成。我觉得这是个良性的循环。我认为我们要做的是潜移默化的植入认识,而不是强推产品。就好比,我现在有推朋友圈,用户加多少个好友就给加信用分,是不是有种小时候父母让你写篇作文,写完了才能愉快的玩耍,不写完就横眉冷对的既视感。而如果是你在圈子里发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众多的称赞,是不是就还想继续输出自己的观点。这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有一个功能你来用,还是你有诉求我来实现。我们忽略了用户的诉求而强加了自己的意志给用户,这种家长式的作风必然引起用户的反感。
大多数的社区重视量而不注重质。很多社区一开始运营的还不错,运营的不错之后人气就上来了,人气上来后三教九流都来了,就会出现了毫无任何逻辑的攻击其他人的喷子,你辛辛苦苦引用数据总结经验写的文章,被喷子喷的一无是处,喷子可以无视一切的摆事实讲道理无脑的开喷,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相信这样的社区除了那些写文章的写手没人会再发文章,而写手为了赚稿费为了吸引研究就通过标题党把用户骗进来,用户觉得被骗后慢慢都抛弃了这个社区。社区要想良性的发展必须注重社区的经营。** 社区运营的关键不在于活动,而在于确保社区的质量和权威 **。
** 确保社区的质量 **,不能把高质量的内容和低质量的东西放在一起。正面例子是stackoverflow和知乎。stackoverflow和知乎的答案都相当靠谱,基本上头几条就是最好的答案,没营养的会被折叠,乱喷的会被屏蔽。反面例子是各种新闻客户端的评论,优质内容混杂在各种灌水之中,没有营养又偏激的评论反而被顶到首页。
** 确保社区的权威 **,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树立社区的权威,对于危害社区的行为坚决打击。有一回我手欠在腾讯新闻上评论了一个新闻,喷子各种人身攻击。你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举报之后没有任何反馈,而且举报里竟然没有不友善的评论这一项。他每次喷完你app还提醒,又没有拉黑功能,没办法只能把app给删掉了。从此发誓再也不在新闻类app里发言。而同样的行为在虎扑论坛中最少也是被关小黑屋,严重的还会封号。知乎上也有对不友善内容的处罚,不仅会删除评论还会禁言。
我们再看看聚宝社区上的氛围
把高质量的内容和低质量的东西放在一起的坏处。交流区所谓的精彩评论基本上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用户发的优质内容很轻易的就被低质量的内容淹没了,既没有看的动力也没有发的热情。
社区毫无权威,喷子横行。
这个评论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容有理有据,结果被无情的人身攻击到生活不能自理(作者不是我)
这个评论可以看出喷子喷人都是不看内容的
从举报上可以看出我们更重视自己的社区而不是用户的感受。社区中有政治敏感或者色情内容就会被有关部门查封所以我们希望用户能举报这种行为。说实话大多数用户不care政治敏感、色情低俗。大多数情况用户举报的时候是受委屈了,我发表我的观点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攻击我我肯定不爽,我不爽又不能打你一顿就只能举报,结果举报中干脆没有不友善的内容选项。用户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哦,你更看中自己的社区会不会被查封而不重视我有没有受委屈,那就不能怪我离开这个社区。
而知乎的举报第一项就是侵犯我的权益,第二选项才是对社区有害,对于不友善的内容基本上在24小时内管理员就会介入如果举报成立就会给予违规者相应的惩罚和反馈。用户在潜意识里的感觉是知乎更重视用户的感受,其次才是保护自己。
整个社区的氛围给我的感觉就是戾气弥漫,在这种氛围下能发长文的我估计不是基金经理就是所谓的拖儿。而一旦论坛里只剩下拖和喷子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拖为了业绩发帖,喷子喷拖,喷子喷爽了戾气得到宣泄,拖因为被关注的多而业绩上升。只不过这种模式既不健康也不持久。
所以这种把不同阶级的人弄到一个圈子里本身就是行不通的,再加上劣币驱逐良币,自然体验越做越差。我个人认为应该先做好一个群体的社交,稳定了之后再做下一个群体。比如知乎最开始是封闭社区,通过精英路线维持质量,质量上去之后再开发注册,在把量做起来的过程中培养用户习惯,对于喷子坚决打击,引导用户形成友善的就事论事的按照事实讲话的良好风气,慢慢社区越来越好。我们为什么不先把一些投资能力强的优质用户筛选出来,形成一些氛围比较好的高质量投资理论交流圈,用事实说话,谁的投资能力强谁的观点正确用真实的数据比一比;加强管理对于不友善的行为轻则禁言关小黑屋,重则永久。培养一批聚宝的意见领袖。做好一个用户群的体验后再做一个用户群,比如中老年人安心养老交流圈之类的,侧重点是安全保本的理财方式。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诉求,一揽子解决所有人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专门给用户一个地方让他可以定制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资讯、人和圈子。
从细节做起再由点及面,最后生态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