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很困惑,西方心理学鼓励自我个体的成就,自我完善,自我肯定,自我接受,总之,先有自我才有能力照拂外界。佛家倡导心怀别人,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利他为先。有一个对此的解释是,对别人好要发自内心,可以做到不求回报,再去对别人好,否则,容易产生怨念,伤人伤己。我理解的佛教的教义是让不论自我心里感受如何,做事都要选择对人好,以不造业为先,慢慢的会有效果显化。我对此以为,后者的做法也要看对象,有的人对他越好越伤自己。不过,本人没有全然付出的体验,所以说此话也是不够客观。
也许,这俩种做法就好像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也是我昨天说的话题,极度的自律和极度的自由,都可以突破个体限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的流氓还是虚假的善者更对呢?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真实才能活出自己。人,本身就具备的一些特质在社会中被限制压抑否定,形成集体虚假,可怕的被视为善意的虚假才是生活真正的罪魁之首。这是道德压力造成的局面,而道德标准,也是随着社会进步转变的。当动物性在进化过程中尚未超越精神性时,压抑应该不是理想的办法。压抑必然导致爆发,事事如此。在这种现状下,做任何需要人这个物种配合的事情,都需要擦亮眼睛,并保持心态中正。此时对他人的理解就是对自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