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星期三,我的心理学小组成立了。星期三是心理日,没想到跟消费者日撞了衫。在全国消费者都在维权打假的日子畅谈心理学,也算是给自己讨了一个自嘲自讽更要自省的彩头,有很多心理咨询的东西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论是不是科学,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今天的内容是3月22日,第二期的学习内容。我们要学习和重温的知识是人的心理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理论书籍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译著《发展心理学》(第十版)
书的内容大家自己看。
像这种大部头的书,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书,初学者是很难持之以恒得看下去的,很可能会出现像背考研英语单词本那样“前几页黑,后面全是白”的情况(不准笑我,我没,没有)。当然了,这本书的趣味性还是很强的,另当别论。我们今天谈一谈怎么看着本书。
书的开头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880年,法国人发现了一个年纪约12岁的男孩,用四肢奔跑、喝溪水、会爬树摘果子吃,不会说话,习惯了野外生活。与我们听到的“狼孩”一样,他是一个无父无母,在非人类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野孩子”(估计是个“猴孩”),人们叫他维克多~阿维龙。一个叫伊塔徳的医生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对他进行“驯化”,逐步的训练他的情感反应、社会道德、行为举止、语言和思维。维克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学会了简单的发音,知晓了很多物体的名称,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意愿,能够表达感情、服从命令、与人交流。但是,维克多的教育没有取得彻底成功。维克多始终没有学会说话,而且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对“充满快乐”的社会社会干活漠不关心,一直期待着回归大自然重获自由。
这就是著名的伊塔徳与“野孩”阿维龙的故事。
在我看来,一本讨论人的心理发展的书以这样一个故事开篇是有其寓意的。
它首先提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野孩”阿维龙算得上是一个“人”吗?
无疑,生理上他是一个人,是人类父母所生,具有人的躯体和生理结构。但他并是在人类社会找那个长大,始终没有掌握人类语言、没有融入人类社会,尤其是在他自己看来,他是属于大自然的,人类社会对他是一种禁锢。
我记得初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课本对“人“”有一个简单的定义: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很显然,“野孩”阿维龙几乎不具备社会属性,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或者说他不是一个“社会人”。
让我们来作一个比喻。
一台只有硬盘、内存、主板、显示器等硬件设备但没有操作系统没有应用软件的电脑算是电脑吗?(终于扣上主题啦)
应该不算是,因为除了当板砖放在那里,你不能用它来做任何事情,甚至开不了机。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如同没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电脑一样,徒有其形,而无其质。
我们继续用看待一台电脑的视角来讨论人的心理发展。
假如你的电脑没有硬盘、没有主板、没有内存卡,你能否给它安装一套系统和一堆软件用来办公吗?
不能!
那假如“野孩”维克多没有大脑或者没有躯干(假如他还活着的话),那么伊塔徳医生还会对他进行“驯化”吗?
再假如,你拥有的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个计算器、一个电冰箱,你会在上面安装Win10系统和Word、Excel、连连看、植物大战僵尸、甚至是使命召唤、LOL等等一堆软件吗?好比假如维克多必不是一个小男孩,而是一个小野狗、一头熊,伊塔徳医生会教他人类语言、社会道德,对他进行教化吗?
一台电脑真正的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用途,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
一个人若想真正的成为一个人,其生理基础和社会化也是缺一不可的。
而其实人的发展,或者说《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也就是围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或者说人的社会化的发展)两个方面展开的。而主线,是时间,就是人的年龄。
那接下来就简单多了,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段,其生理和心理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发展心理学》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学习这们学科的时候,从这两个方面来入手即可。
即:关注不同年龄的人其生理成熟程度和这一年龄段所具备的心理能力。
其中有几个关键点要把握住。
1.大脑是人类的心理器官。我们所说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就是计算机的CPU、主板、硬盘和内存。心理即“脑理”。
2.心理活动是以大脑的成长为前提和基础的。计算机的硬盘和内存不足时,是安装不了大型游戏的。
3.人类心理成熟和大脑的成熟过程不是同步的。大脑的生理结构先成熟,然后人的心理再成熟。CPU、主板、硬盘和内存都安装调试好了,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安装软件了。
4.心理发展是呈几何速率发展的。尤其是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和掌握了语言之后,人的心理发展极为迅速。我认为,自我意识的具备和语言的掌握就像是计算机完成了操作系统的安装一样,基础工具搭建完毕,剩下的就是海阔天空的荡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