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庭的曹小华没有任何不适感,相反,她心里非常愉悦。盼望这一天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多年她是咬着牙硬撑着撑到了这一天。曹小华不是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始至终做成一件事,完全是惯性使然,她不知道在中间可以加上自己的选择,她只是简单地认为,把自己安排到一个位置上,自己可以做好,仅此而已。她完全没有想过,找找门路,换换工作。
性格即命运,一点儿也不错。曹小华常常想起自己上大学时,宿舍里的老六说,像曹小华,将来也就是进一家企业,在企业里干到退休。现在看来,老六的眼光真是老到。在她二十来岁的年龄,就能看到曹小华的人生走向,可见曹小华性格里的随遇而安是多么强大。她有点儿类似于气体里的惰性气体,很难与周围的世界产生反应。
其实也无所谓。在企业,除非当上领导,拿到年薪,收入高一些,其他无论做什么,收入都差不多。工人岗位上的工作,在收入高和舒适之间,曹小华选择了收入高。收入高的岗位不舒适,舒适的岗位收入不高,在曹小华所在的企业里,这是铁律。以现在的收入来对比,如果生产车间的工资平均五千,办公室里每月也就四千。
家庭条件差的人看重工资。条件好一些的,会看中舒适。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曹小华可能一叶障目了。靠近领导的地方,环境舒适,更重要的是,和他们在一起,思想会受影响,能够得到启发,或许会抓到一些机会。这些机会一旦抓住,比手里多个仨核桃俩枣划算得多。这是曹小华后来经过思索得来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曹小华在家里,刘安平在家里,只有刘大海一个人去上班。他出去一天,娘儿俩合忙个的,互不打扰;他一回到家,空气就格外紧张。或许刘安平感觉不到,但是曹小华明显地感觉到了,曹小华感到明显地挤压。怎么办呢?还是支持刘安平出去上辅导班,这样最起码有个上进的样子,也让刘大海心理平衡一点儿。
就这样,刘安平走出了家门,家里只剩下了曹小华。曹小华也不整天待在家里。她每天都出门锻炼身体。上班的时候,每天都很紧张,如果完全闲下来,怕身体受不了。曹小华有这个觉知,每天除了早晚跟着刘大海出门锻炼,还加了一节瑜伽课。估计有了这些,身体的活力就能够保持了。
上班的时候,曹小华不肯跟着刘大海走路锻炼,她嫌累。每天吃完晚饭,就半躺在沙发上不动了,或者干脆跑到床上去睡觉。现在没有上班的劳累,可以跟着刘大海锻炼了。虽然这样,曹小华锻炼的意志很薄弱,时不时嚷着不出门了,累。每每被刘大海呵斥着出门。时间久了,曹小华故意“恭维”刘大海,说:“多亏了你拽着,否则我身体不会这么好!”
202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