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五岁这个年龄,幼教图书就有很多“找不同”的游戏。小朋友看得很不耐烦,因为相同的东西是很多的,要找出不同来并不容易。大学图书馆也是这样,都是书架啦、座位啦、检索机啦、电源插座啦、电脑啦、教参啦、自助文印啦、自助借还啦,只是在样式和数量上有所区别,本质上并没有大不同。这两天有点闲工夫,想找找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形式上的不同多囿于文化背景、经费、服务对象,很难有样学样,而本质上的不同关乎设计者的理念,是我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一旦体悟到其中的精妙,就可以纲举目张、触类旁通。
首先我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就是,NTU并没有所谓的总分馆,而是以学科来划分的。我一直以为LWNL是总馆,但它其实并不算是我们理解的那种总馆的概念,虽然大多数职能部门都在这栋楼里,但这里也是科学与工程分馆。科学与工程类的资源都在这里典藏。其他分馆如HSSL、BUSL、ADML、CMIL、WGWL都是以学科划分的。只有CHNL比较特殊,是按照语种划分的。(各种简写请参考For Short)
联想到昨天旁听的HOL会议,我本来以为head of library应该是部主任会吧,比如采编部啦、教学服务部啦、学术交流部等职能部门的头头,细细看完才发现,这些head居然都是各个学科或者说分馆的头头啊。再想想这几天的日程安排都写着ENGL Overview、SCNL Overview等。我想来想去,这八个分馆都没有单独的Engineering Library和Science Library啊。ENGL和SCNL并不是一个实体图书馆,它只是LWNL的一部分。ENGL和SCNL是一个学科图书馆的概念,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主导的划分方式。这样的发现让我挺震撼。国内学科服务也只是这几年才开始慢慢重视起来,而NTU从图书馆功能划分到馆员职能划分,从概念到实体均以学科服务为主导,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超前了!
所以在LWNL的第三层,就是刚进去的lobby,左边墙上就是NTU六大学科所有学科馆员的照片,有助于读者们对学科馆员加深印象,建立更为私密的关系。照片我就不放了哈,到新加坡特别注意个人隐私,生怕侵犯了肖像权、隐私权之类种种。
综上所述,LWNL图书馆既然是科学和工程分馆,那么自然装的是科学和工程类资源罗。四楼是科学类资源,五楼是工程类资源。传统的资源摆放形式以文献类型划分,图书放一起、期刊放一起、AV资源放一起。但以学科为主的排架方式是:有关该学科的所有资源放在一起。所以四楼科学类资源就保罗万象,有科学类的图书、期刊、AV、标准、报纸等各类型资源。
很特别的是,图书馆里居然还有些学生作品的海报。一般这类东西都贴在实验室门口的,把海报贴到图书馆的排架区,看起来更有学科氛围,也是学生和图书馆之间感情的纽带。
看到最后几排书架上,有些书上贴着Reference,有些贴着maritime,不知何意。有些标准用粉色标签,有些用蓝色,也不知有什么区别,以后有机会问问馆员。为何对排架这么留意呢,其实我私下觉得知识组织的方式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二楼的自助文印区,数了一下大概12台吧,其实数量多少问题不大,有钱多买点,没钱少买点,需求大多买点,需求少少买点,都是很简单的数学计算。我是被旁边的版权规则给吓到了。在文印室的各个地方都用黄框A4纸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声明任何复印或打印不能超过原作的10%。如果复印或打印超出规定范围,馆员会请读者处理掉超出部分。
据我目前所知,上海的文印店已经不允许复印全书了,但其实很多地方对版权问题并不重视。我看到这个版权规则是很开心的。为了将来的良性发展,定下一些严格的条款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束缚是为了将来享受更加规范的自由。我只希望以后国内图书馆之间都能实现原书互借,尽快规范馆际互借的操作规则。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教学参考书区域。有一台平板列出了科学、工程类课程2016年所需要阅读的参考书目。参考只能借2个小时,没有按时归还要罚款。印象是0.5元/小时。当然,因为教参借阅引起的投诉挺多,听Access部门说,经常收到读者投诉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时归还,请求减免罚款之类。不过,本来教参就应该是这么借的不是么?有什么理由要被一个人占用很久?支持NTU。
还有其他一些小发现,觉得很有意思,也记下来。一是大部分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着白板,这个真的很好用,在hive里面小教室的墙壁也是这样做的,讲员可以随手在白板上写板书,非常方便。另外,会议室或教室里一般都会有好几个投影,方便不同方向的参与者都看得很清楚。
二是二楼的Learning Commons,那个小小的区域像个机舱,太可爱了。用的人超多,为了不拍到读者,我第二天起了个早过来拍。墙上挂着Smart Board,还写着小贴士,让大家不要用标记笔写字。哈哈,它怎么知道我想用标记笔写?嗯,我就是这么想的,板面质感很好,写起来肯定很舒服。
五楼的工程馆藏是静音室,里面设了两个能打电话的小房间,这样的考虑着实周到。不然,坐在里面的读者走出来真的需要花不少时间。养眼的绿色墙面赏心悦目。
失物招领做得不错吧,就一个书车,能放很多东西,还充斥着图书馆的味道。简单实用,我喜欢的风格。
发现之旅即将结束的时候,在三楼拐角发现了一个体重计。这是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见体重计呢,有想法。站上去称一下,艾玛!重了三公斤,立刻决定离开图书馆,出去走走。
其实,还有馆员自己设计的一个机器人折纸也挺有意思,不过鉴于我还没搞清楚它是干嘛的,而且我最先是在HSSL发现的,留待下次再写。
最后要非常感谢Dianne的大力支持,我才敢很放心地在LWNL拍照。那天跟她说唐城图书馆的经历,她瞪大眼睛吃惊地说:“在图书馆里拍照是不被允许的!”不过随后又安慰我说,她干过所有坏事,什么不能在地铁里吃东西、喝水之类。最后大笑着加了一句:But you can take photos in my library, I gave you the permission!
大爱Di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