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的上课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了迎六一庆典活动,当活动轰轰烈烈结束之后,下午就显得异常的安静,我清清静静的上了两节课再加上午写,感觉非常好。好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感觉,学生字,读课文,讲故事,也好在安安静静的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感觉。记得有一句话说,当你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是幸福的,可是我想说像我们这种过了谈恋爱年纪的人来说,能平心静气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下午讲了23课望梅止渴,这是一篇改编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故事,曹操率领大军去作战,途中士兵因缺水行进困难,这时曹操假称前方有梅林,于是士兵们想到梅子,立马就想到了又酸又甜的味道,然后呢就流出口水,就不觉得渴了,继而重新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同时还要理解这则成语是比喻以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
既然是一则故事,我就带着孩子一边读书一边理顺故事的情节,教学目标里面还有一条就是在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故事,讲出趣味性,那我就带着他们读课文,越读越有味道,这篇短文里面有很多的四字词语,比如口干舌燥,荒山野岭,烈日高照,有气无力,灵机一动,万分着急,又酸又甜,越来越慢等等……通过线索提问把它们列出来,然后加以整理,变成了三条线索。
然后就开始让孩子们试着讲故事,我先讲了一遍,让他们听一听,学一学,接下来,让孩子们自己试着讲,挺短的时间里就有两位同学敢于站到讲台上来讲,讲得相当不错!
我就感觉能这样安安静静的上课真好,自己走入文本,挖掘一些有用的东西,虽然还不能做到像专家说的,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但是最起码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吧,然后呢可以与学生对话,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再走出文本,看着孩子们去理解文本,演绎文本,得到他们自己悟出来得到的东西,这应该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吧。
可是想想平时的课堂慌慌忙忙的教孩子认字写字,然后呢读课文画词语造句。感觉像加工零件一样,赶快把它打磨成需要的样子,而不是让它长成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爽。
端午节
下午上课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咱们要放的是什么假呀?个别学生说端午节,我说那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呀,要吃什么呢?居然有好几个同学说吃月饼,也有个别同学说吃粽子。(⊙o⊙)哇吃月饼和吃粽子都分不清楚这过的什么节呀?然后我又说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呀?班里也只有两个人知道,但是也叫不出名字,只是知道跳河了!
哎!也难怪,这里的孩子看书不多。于是我就给他们讲了屈原这个人,讲的时候我感觉仿佛他是我的朋友一样,特别佩服他的爱国的品质,深信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是总觉得这么熟悉的一个人,居然不知道该如何措辞给一年级的小孩子们讲。哎,还是准备不充分呀!后来讲了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投汨罗河自杀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讲得比较生动一些。刚开始的时候,班里还有个别同学嘻嘻哈哈,可是我讲屈原如何爱国如何誓死不从如何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河这些环节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着老师给他们讲故事,这个时候我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_∩*)同时感觉到语文老师的责任之重大。课程标准中说,语文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需要让他们阅读浅显的寓言故事培养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我做的还不够好,但是有这个理念了。
不过还是有一点点愧疚,其实我个人觉得知道的很多,但是当我即兴给他们讲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语言表达还是不够流畅,故事情节还是不够丰富。继续努力吧!
不过,能这么清静的上一下午课,我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