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放假三天,没顾上记录,但有思考。假期里基本上观察孩子比较多,对自己也有觉察,我发现大多的时候是我的情绪决定了我对待孩子的态度,更深的层次是我对某件事的认知决定了我的处事方法。很多的事如果我接纳了,便不会反应激烈,比如戴眼镜,我接纳了,所以有很多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没必要那么紧张,但是我内心是有恐惧的,从不希望近视到接受近视但害怕高度近视,焦虑似乎一直存在。但是我的唠叨和担心对孩子的帮助并不是最有效的,只有他自己认识到才有可能去注意。所以,如何让他认识到?温和并信任的态度孩子更容易接受,给他看看科普视频也许他更愿意往心里去,回观自己,是不是也对父母的警告没有那么在意?我说的很多话孩子都知道,但能不能对他产生影响,这似乎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儿了,所以进我的所能,不去强求结果吧。
还有就是我总是试图多去影响孩子,因为我觉得如果父母不去施加好的影响给孩子,可能影响孩子的会是别人,甚至是自己所不喜欢的类型,我总想抓紧时间和孩子探讨各种问题,希望给他正向积极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要好好学习的理念,但是孩子的爸爸说你为什么要影响他呢?这使我有点惊讶,难道我们任其发展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身体力行给孩子好的示范吗?也许我们的沟通有些理解偏差,这值得再次探讨。
今天早上起来,我想让他把语文课预习一下,他刚起床说等一会儿,早上时间又紧,我继续催,他说有点头疼,我便觉得也许我应该早做这个工作,而不是在紧张的早上。我觉得自己贪多了,总希望孩子尽可能多的学习,但总也没有够得时候。我可以确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课内的语文,其他的能学点就是受益的,莫多强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