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人工智能电影及幻想
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特别火热,无论是科技圈还是主流大众都比较关注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这一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出现了不少,比如《西部世界》、《机械姬》、《她》等等。这些影视作品中的人工智能都非常强大,强大的让人担心人类的自身的安危。《西部世界》里面,机器人的外形、举止、谈吐已经跟人类非常接近,正常的交流根本无法区分对方是人类还是机器。这些从外貌看跟人类一样的机器,在速度、力量、思维能力,甚至是个人魅力方面都是远超人类。比如剧中人设是老鸨的梅芙,在管理能力上和个人魅力上都是超强的,她轻松就可以勾引到人类丁当。类似的,《机械姬》里面的机器人,通过各种套路,牢牢地虏获了人类程序员的心。
根据摩尔定律,同样大小的芯片的计算能力是指数增长的。根据人们的经验,工业革命前科技发展极慢,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发展大提速,而最近二十年计算机更是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加速的趋势。所以人们会相信,科技的发展也是指数式的,就像下面这张图这样。
如果科技水平是指数增长的,那么超强的人工智能可能在数十年后就会出现,这是人们担心的。另一方面,大家还相信,人类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道德水平等等都是相对不变的,我们跑的并没有比一千年前的人们快多少,我们思考的深度也没有比一千年前的人们深多少,我们还是像他们一样贪婪、懒惰……科技指数增长,人类相对不变,很容易就可以推出一个担忧,人工智能会对人类的地位造成威胁。
动态视角看人工智能与人
以上说的这些,很多是对的,但是也有我不同意的地方。从历史的角度看,科技水平是指数增长的,人类自身的力量、速度、思维是相对不变的,确实如此。上面的幻想里,暗示了人工智能超级强大的时候,人类的能完成的事情也是相对不变的。而实际上,人类能完成的事情是在不断增长的,并不是相对不变的,各种机械的出现让人类可以搬动更重的东西,汽车飞机让人类的移动速度剧增,计算机的出现让人类可以解决更多从前解决不了的物理问题。
《西部世界》是用动态视角看人工智能的,但是却用静态的视角看人。如果机器人发展到了《西部世界》里面的水平的话,人类应该也跟现在大不一样了。
AlphaGo在围棋上打败了李世石,这件事,可以说是人工智能进入大众视线的一个关键节点。人们为这一事件赋予了太多的含义。我们可以把AlphaGo称为「窄人工智能」,也就是在某项任务上表现出色的人工智能。在「泛人工智能」——比如《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出现之前,应该会有无数的窄人工智能出现,并且帮助人类完成很多事情。比如人类可能在基因测序、基因敲除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通过基因提高人类繁育的质量。比如人类可能在脑神经科学上有了巨大进展,已经可以将脑电波解读,并且通过脑电波——而不是口头语言——来交流,这样人类的交流速度就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能通过脑电波控制周围的窄人工智能设备。有了各种窄人工智能的帮助,人类的物理学上可能有了预想不到的新发现,造出了比量子计算机还厉害的计算设备,发明了超越声速的交通工具,或者发现了原来要发展泛人工智能还有以前从未想到过的N多无法突破的瓶颈。
我觉得应该更动态地看待人类,在人工智能发展到有可能威胁人类之前,人类对物理科学、神经科学、生物科学的理解可能也有了飞跃,当我们考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的时候,至少要把这些点考虑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