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我在1月份的时候就一直听铮铮她妹妹提起过,但因为不怎么喜欢看书,所以未曾看过。而正是因为这个名字让我感到吸引,才让我有了翻开它的兴趣。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但最后我认为是角度问题,他们是疯子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但他们没有错。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当我们不在去靠近疯子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新颖的地方,首先是这本书的风格。作者高铭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通过以记录对话的形式去侧面描绘了一群精神病人。每一章都会有不同的人和作者对话,说的内容也不同。这种独特的视角灵魂冲击我还真是第一次接触。没想到这样的风格,会深深地勾住了我的心,激发了我对此书遐想。
看了前言的我地认为,和作者对话的就只是单纯的脑子有问题的病人,但我读了几张后才渐渐领悟了这本书的走向。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世界观。那些患者之所以被称为“患者”是因为“普通人”无法接受他们的世界观。而正是有了对不同的世界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的作者的存在,我们才能从侧面,深入地了解到他们内心的独白。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吧,有一回,作者对面坐的是一个会模仿人的行为的年轻女子(来自于“真正的世界”一章)。她的亲人,朋友都和她保持距离,因为他们认为她被“附体”了。从作者和她的对话中,我知道了她模仿人的行为是因为想要最直观去感受别人的感受,类似于换位思考,只不过跟真实罢了。那她的亲戚朋友或许不知道她的想法,或许听说了却根本不能接受。而这正是患者是“患者”的原因所在。
不像他们,作者全程保持着接收的状态,但也不给予任何的评论,像是一台传输机器,把患者的思维完完全全的写在了纸上。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或者世界观,作者打消了评论的念头,让世人自己去批判去感知“患者”的世界,两个世界观的碰撞,往往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矛盾的缘由。你认为把脑子穿个洞会获得奇异的能力吗?你觉得在不同的宇宙中有着和我们相同的副本吗?你是否同意人们可以预知未来?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种种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我思如泉涌,精神活跃,我的灵魂像是在审核着某些东西,但却又无法获得任何的信息。
虽然读的书少但有句名言我还是知道的—“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着就是我想点评的所有内容了,因为也许别人看这本的书,他们会觉得和我看的完全不是同样的内容。用224页的“角度问题”来举例是再好不过了,同样是一个女患者,她坚信每个人看带世界的角度不一样,尤其的小孩,他们甚至比大人跟能认清本质。于是她举了个例子,带小孩去商场,小孩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蹲下去想要安慰孩子,无意中看到四周密密麻麻的脚,交融错杂着移来移去,这才明白孩子不开心的原因。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才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能说别人的看法是错的,也不能坚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总之接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
或许我们可以幻想一下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右边,一个天才坐你左边,你会更接近哪边呢?
说到这,我觉得也差不多了,要想体验这本书的真正内涵,还需每个人亲身的阅读。最后作者在后记中写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结束?不,还早着呢。还有更多更多的世界,更多更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呢。这本书的开始我就说过了,还记得吗?一切并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我希望我的探寻永不停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寻找边缘人士内心花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另外一个世界的事
天才到疯子从来不远,天才左与疯子右亦无非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