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非常好,战胜了弱者虽胜犹败,败给了强者虽败犹荣。我觉得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从对手的强弱也可以反映出你的实力。对手越强大,你就会越强大。当你在这个小范围内没有对手时候,你将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倒退…这才是危机将要显现的时候。对,我也是一介凡人,终究逃脱不了这个循环。
在我千辛万苦获得了相关资质认可,周边唯一被相关部门认可的机构,这个名衔,使我的内心膨胀到了极致。就在这浑浑噩噩的时候,周边悄然来了一家不知名的同行,也许她曾在某个角落观察,研究了我好久,始终她未曾进入我高于头顶的眼,但也是她,给了我第一波冲击,当我开始注意她时,她已扎根了,有了相当的口碑,也有不少我的潜在客户跃跃欲试想去那边,并且也有部分人真的付诸了行动。第二波冲击开始了,当我推出新的项目时,对方的项目跟我的大同小异,甚至连定价都一样,我都不知何时我的一举一动对方都了如指掌,但我却连对方的地址都只知道大概,在对放对我“知己知彼”的冲击下,第一次,我感觉到了失败离我那么近。第三波冲击是我后知后觉才着重留意的,这个伏笔可能早都存在了,不,是确定很早就存在了。对方的日常比我们到位,卖相很好,当然成本也就高,具体费用无从探知,或者也可以说是我害怕知道,怕知道对方成本比我高却收费比我低,当然这也可能成为我当下挽回局势的一味良药,虽然我一直宣称,可能对方的某些方面不符合正规要求,但谁又能知道,这也许是我不愿改进的一个借口吧?
现在该到了自己对自己的“冲击”了。在之前我就想过跟场地房东签一个较为长期的租赁合同,因为如果能办下相关资质认可,这将是一个长久的固定场所,随意变更比较麻烦,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念头,并没有去实施,从今年初始房东就提了那就一句想收回场地的小念头,直到今天,做出了最终收回场地的决定。说到这里,我的脑袋现在都是一片空白,好容易熬过了办证期间各种心惊胆战还有那些伤人的暗箭,现在的“釜底抽薪”,才是扎心了。 有些人想法活络,当下的路突然走不通了他能及时调转方向再找起点开始,有些人天生比较轴,不想总是换来换去,只想一条道走到底。我就是第二种人,不想随时放弃当下的路。说好听点是不轻易言弃,说难听点,那就是爱承认自己的失败。当真的剖开这么血淋淋的真相,才知道,我又到了一个分叉的路口,回头呢?还是坚持?因为知道自己对自己的冲击点需要极大的信念和极多的精力来修复———从事这么多年一种类型的工作,工作里的激情总会一点点消耗,也就变成了“老油条”。加上大环境的影响,我的老客户也在一点点流失,我能及时阻断吗?想改变,容易也不易。我能做到吗?我们能做到吗?
新的根据地要不要找?新的据点能成为“焕新”的起点吗?我能把之前的败局扭转过来吗?这次的考验,我好想成功渡过呀!这次我不想失败,也不能失败!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次真的失败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如何重找起点,可能……我快没有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