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参加任何摄影比赛。
一方面是我对自己毫无信心,我知道自己去参加了也是白搭,只是给人开涮的主儿。我总是能够很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的无能。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我从未将摄影视为一项可以比赛的运动。
虽然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现在却是任何活动都能搞个比赛,不管是传统的跑步游泳还是钢琴演奏美术雕塑这样的艺术形式的内容,都会有一个比赛,当然摄影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
高额的参赛费和广告赞助为比赛带来了经济效应,一些企业往往就建立在这些比赛之上。
相对于奖品,参赛者更加看中的可能是曝光为自己带来的名气,甚至有些人直截了当的将比赛看成是登天的途径,而不懈的去参加每一项比赛。
虽然很多摄影比赛都设定了详尽的利益关系人规避制度,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例外。早先摄影师 Sal Cincotta 参加了 ShutterFest 举办的一项摄影比赛,最终的结果是他在 16 个类别中获得了 5 个第一,4 个第二,2 个第三。
而随后就有其他摄影师爆出 Sal Cincotta 其实就是 ShutterFest 的所有者,这种自己出题自己考试自己批卷的方式迅速引起了其他参赛者的不满,甚至直接转向了对 Cincotta 的人身攻击。
面对攻击,Cincotta 做出回应,他表示参赛作品全部都是在不知拍摄者的前提下进行评分的,而他本人也并没有参与评分。
同时他又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花了 3000 美元去参加 WPPI 的比赛,赢得了 33 个奖项,花了 1000 美元去参加 PPA 的比赛,赢得了两个奖项,花了 2000 美元去参加了 SWPP 的比赛,并且赢了 13 个奖项。而这些奖项,就是他的作品质量的最好证明。
之所以去参加自己的比赛是因为他喜欢竞争,竞争可以证明他是最好的摄影师。
大多数的比赛都会禁止企业相关雇员,利益相关公司,附属机构,员工家庭成员,甚至是生活在同一户内的人参与,以消除任何不当行为以及进行欺骗的可能性,而 Cincotta 及他的支持者则指出,这种限制不能够存在于 婚礼/肖像 摄影比赛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摄影这个行业可能在大部分时间是由个性崇拜所引导的,很多人看到某位摄影师的某张照片不错,就想让这位摄影师给他拍照。或者说某些摄影师自己的营销工作做的很不错,将自己打造成了「知名」摄影师,于是乎收费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但由于自己的名气,前来交钱拍照者自然也会络绎不绝。
至于水平到底如何,其实没人能做出评判,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摄影这种「文」字头的行业,本来就是「文无第一」,客户喜欢他的风格就好了。
你不喜欢他的风格,不代表他拍的就不好,同样的,你喜欢他的风格,也并不表示他就是翘楚。
文化类的比赛这种事,其实更多的是看运气,因为这里面并没有统一公正公平的评判标准,每一位的评委的分数都是凭着感觉打出来的。可能你运气不好,你的作品虽然非常好,但是在初审就被刷下来了(一些大的摄影比赛初审可能就是瞬间的判断),可能你的运气足够好,一路走到了最后,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是最好的。
虽然如此,我也并不反对任何性质的比赛,就像我不反对任何类型的照片,任何图像,都会有其存在的意义,对你来说可能一文不值,对有些人来说却重若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