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来自农村的人,内心深处一直有一处最不愿意被人碰及的地方,那就是对于自己的家庭环境从不会轻易提起。
我出生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小时候他们一直忙,常趁我睡着的时候出去干活,所以我经常醒来的时候身边没人,哇哇大哭,后来在干活的爷爷就出来哄我。那种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或许也就两岁。
还有长大一些以后,父母不怎么让自己出去玩,导致我长大后很没有安全感,也有些许孤独和自卑。
上中学了之后,凭借一些努力,经常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那个时候身边有很多同学主动跟我玩,但是我不懂这些,认为朋友不重要,真的小时候特别傻。
后来朋友也渐渐疏远我了,以至于长大后我没有要好的小中学同学朋友,但没有目标,也迷茫的我并不以此为意,也没有什么人告诉我,应该考个大学。
后来高中又是比较低调沉默的度过了,直到高考没有上线,只能上专科,慢慢启智的我开始慌了,看着跑在前面的同龄人,已经落后很远了。
可以说我没上大学之前,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很多事都不懂,后来再次出发,不过由于教学资源的问题,只考上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
在大学上进的我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很痛苦,但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后来工作之后,也是因为之前的磨炼,才让我游刃有余。
可是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许顺风顺水连身边人的起步也达不到,也许努力拼搏三十年之后,才能拥有与一些人比较成功的人喝一杯咖啡的资格。
那一段时间,很痛苦也很绝望,有人说:一个人要摆脱原生家庭,就要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有时逢年过节的回家,和父母亲聊聊现状,聊聊过去,聊聊未来,发现父母亲,即便已经很大岁数了,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更好,希望能够更有尊严的活在自己的村子里,但是很少有多少致富思路,或者不是很严谨。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既然想要更好更高,想要活的更舒服,更有尊严,更有面子,那为什么我们父母的现状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很难有大的改变和起色呢?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服从二八原则,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平头老百姓。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很多的资源要素,是会被世袭的,是会被被遗传给下一代的。
也许有人听不懂,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日常口中所说的孩子起跑线教育,资金,人脉等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也只会打洞。这话虽然难听,但其实就说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社会的阶层是非常明显的。
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你是出生社会底层,但是你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媳妇,或者有权有势的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这一辈子的现状会不会改变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终究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最底层,他怎么努力他都改变不了现状,因为改变所需要的一切要素都绝大多数不在他手上。
第二个原因,个人成长的环境和眼界。
因为我们出身底层,所以这个环境天生就局限了我们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力和思维延伸的宽度,深度。家庭的教育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很正常的情况,孩子的性格会比较随父母。
因为我们出生最底层,所以我们天生就不占有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现状所需要的那些生产要素。
而这些生产要素的缺乏,又反过来会限制我们在接下来个人能力思维提升的这个深度和广度。
好似坐井观天,出身底层,限制了我们个人能力思维的提升和发展。
而能力和思维是我们改变现状迫切需要的东西。也是我们改变现状最直观需要的东西。
但是社会上还是有部分人一样冲破了原生阶层,说明改变还是有一定几率成功的,只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像愚公不也一样通过代代无穷的努力,成功把山移走了。
最底层改变是很很艰难的。但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放弃努力!也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不能改变命运。
但是我们可以活的更好,也许不是很富裕的阶层,但是我们可以活的很快乐,毕竟人一生的成功并不在于阶层的高低。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