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达岭长城是古今重要的战略要地?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时期,止于明代。八达岭长城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是明代长城最杰出的代表地段。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是开放最早的一段长城。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700 千米。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关口居庸关的隘口。八达岭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城墙全长约3741米,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5马并骑,或士兵10人并行。城墙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瞭望和射击敌人。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做敌楼,上层用做瞭望和射击,下层用做住宿、射击、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800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61年八达岭长城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1990年八达岭长城办公室代表万里长城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