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心,对世界做出独立的思考,自己定义“意义”,确定专属于自己的生活,虽不至于视别人的眼光、环境的压力如粪土吧,至少无需怎么太在意。
我们越来越需要在这嘈杂的世界,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雷同的世界,活出自己的特色来;在千夫所指中,独自快乐。
日本人佐佐木典士,就选择了拒绝迷失,在举世争夺的嗷嗷声中,特立独行地做起了减法,悄悄地退出了竞争,诠释了如何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轻松安宁地生活。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穷编辑,工资不高,小屋不大,还被书、唱片和衣服占满了。有一天,他忽然彻悟到:欲望无限,自己想要的太多,东西越买越多,它们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
于是,他变成了一位极简主义者。扔掉了98%的物品,家里物件包括冰箱、洗衣机在内总共不超过150件。卧室、厨房、书房三合一,不到10平米的小屋,玩出了100平的空旷感。衣柜里只挂着三件一模一样的白衬衫、三件外套以及三条裤子,他再也不用为出门穿什么操心。
佐佐木承认,“最难的部分,是决定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他自己回答:不是用来夸耀的,就是真正需要的。攀比炫耀是人们感到痛苦的主要原因。人一般都有忍不住彰显自己优势的冲动,也忍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幸福、优秀。
但深究其原因,啥叫幸福?啥叫优秀?凭啥说那就是幸福、优秀?攀比痛苦的产生,其实就是把幸福、优秀的标准挂接在别人、大众的标准之上,不知道意义需要自己赋予、标准需要自己制定。
看起来幸福、与真正拥有幸福,你想要什么、与你需要什么,要好好甄别选择,这将极大影响人生走向。
谁能主动地混迹人群,就跟土豆滚进装土豆的麻袋一样,就是穿上了杨绛先生所说的“隐身衣”一样自在,如果还能乐呵呵地自甘如此,那他就是真的活明白了。
在佐佐木看来,这种极简的生活,才是他所需要的、更有意义的生活。他主动摈弃了大众诺诺喧喧的价值意义,摆脱了物品对自己的控制,跳出了物质的陷阱,避免了这些东西对生命的消耗,因而心无挂碍、自由自在。这一般作为摆脱欲望、获得安宁的论据,我在此则要表彰的是他独立定义“意义”的勇气和选择。
像佐佐木一样定义自己的意义,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在生活。在物质、名利、资讯、观念等的乱世、洪流中,躲起来过自己幸福安宁小日子的方式有无数种,不一定非要隐居到山林。在拥挤的城市,一样可以有间十几平方的宽敞居所;在叽叽喳喳的众人喧嚣中,一样可以有片独守内心的安宁之地。
佐佐木或许有点走极端,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极简,也没有必要全部做到,但他的行为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我们当不了智者和圣人,但可以见贤思齐、逐步改进,取乎其上,仅得其中,就是收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