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从小不被满足或是延迟满足的孩子。
举例1、我记得可能在10岁以前,找我妈要1毛钱或是几毛钱买一袋瓜子时候,我妈不给,我就一直不走,跟我妈磨,我妈干活不理我,还是跟我妈磨,我啥也不干,就站在那等,也不玩,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有时候我妈实在是烦透了,给我1毛钱,也有可能有时候要不到1毛钱。不情愿的给1毛钱,还得被说成“难缠 ”。即使要到这1毛钱,我也要战战兢兢的不从我奶奶家门口过,因为会会被她摸口袋,如果摸到钱,她就会收走,或是有时候她就在小卖铺门口坐着,被摸走钱还不忘说一句“吃嘴”。(在我老家,这是贬义词)。
举例2、我小时候吃糖包(糖三角),每次我奶奶看见都会纠正我,要先把面吃了,最后吃糖,她认为好吃的要留到最后或是证明这个人对吃是节制的,这才是美德,小时候吃个糖包还要诚惶诚恐的。
举例3、我记得很小时候,5岁以前,父母带着我逛了一次城里的商场,记得给我买了一个项链,我特别开心,非常喜欢,觉得很美好,可是当我戴在脖子上以后被我奶奶发现,她不让带,说是戴上就是“酸泔水”(老家一种极其恶毒的骂人的方式),我迫不得已的摘掉了,小时候仅有的一次对美好的饰品的体验没有了。
举例4、我妈说我从很小时候,3岁左右,见到漂亮的裙子就非要,不给就哭,不给不走,然后我妈实在是没办法,才给买回这个裙子。
我童年没有很顺利的要到零花钱,很困难的买到一点零食,当然在我小时候的农村环境是这样的,小孩子普遍是很难有一点零花钱的,即使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经济条件下,也是很难的。我通过好长时间甚至到了初中,通过自己观察才明白,喜欢吃好吃的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被人指责的。才慢慢的让自己没有那么否定自己。
看看我现在的例子。
举例1、我几乎不买什么首饰,其实我特别喜欢手链、项链,但是我几乎没有给自己买过一样,一直觉得钱紧张,还有一种内心是我对自己追求漂亮的外貌没有什么向往,我买衣服也是很有节制,好多时候是看价格、实用、适量,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衣服很多时候要在等等,很少有好好打扮自己一下,享受一下美的感觉。好多时候买完衣服还有一种后悔沮丧失落的感觉,觉得又花钱了,穿上漂亮衣服也有一种不想被人看见的心理。
举例2、我很少去餐厅吃饭,即使节假日,也很少提议一家三口去,我对美食也没那么多向往,主要是嫌贵,我老公提议出去吃饭,吃完回来我也会觉得懊恼,觉得浪费,已经不在意这顿饭是不是吃的美味。
举例3、我从来没想到能在北京买房,我认为这太难了,是我无法够得到的,所以我老公说买房时候,我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至于在哪买买啥样的我都没要求,这个决定我已经懵掉了,所以我们很失误的在远郊区买了一个期房,这个期房让我们无法很快置换第二套,等2017年底拿到房本,北京限购、首付提高、利率提高,我们损失了最少100万。不敢想,不敢满足自己才是失误的根本。
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说生活上拖延症,工作上对自己不够有自信,怕老公拒绝,怕领导批评不满,等等,觉得能量上无法流动的都遇小时候得不到满足被拒绝有关。而且在很长时间内自己是很难找到原因的,内心的黑洞需要自己挖掘,反思,滋养满足自己,满足自己后才没有内耗,减少自我攻击。一个经常被满足的孩子的体验内心是稳定的,才能有能量去做事,我有时候就是一种“死婴”状态,除非是工作必须要做的事以外,我很难在去按照我想的计划去做事情。头脑会转无数个念头,而行动非常非常慢。
我因为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我能做到满足孩子,基本完全做到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吃喝玩乐从不吝啬,我会给孩子说吃就吃好的,如果孩子有一样食物舍不得吃,我会告诉她,先吃自己喜欢的,肚子就那么大,吃了不是很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食物却吃不下了,多可惜啊,吃完觉得好吃我再给你买!
我给她零用钱很大方,给她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有她自己去体验花钱,才能去管理钱,对于钱的体验是流通的, 我觉得她长大以后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好挣钱,热爱生活。我告诉孩子,现在要上一年级了,要买100元以上的东西你就告诉我一下让我知道,100元一下的东西不用告诉我,你自己做决定。
我鼓励孩子爱美、选漂亮衣服、化妆,这都是热爱自己的一个表现,我对她就是赞美,让她自信,每一个人的漂亮是从外到内,也是从内到外,是立体的。
我一面满足着孩子,一面滋养我童年时期的遗憾,但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滋养自己,满足孩子更多的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首先是接纳自己,不用自我攻击,即使挣钱少,懒散、不够漂亮、不够苗条等等,没关系,现在就是最好的自己,不用等我再瘦了、在挣钱多了,我才能更开心,更值得爱,现在学会满足自己,现在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