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就这样吹着,江中的倒影,晃一下脑袋,江水就跟着风起舞。夜空中云朵,像深山幽谷里的小溪流,缓缓流动着。城市的夜灯,白得惨,红的艳,放眼望去,我只身穿越在这夜色浅蓝天空下,与这所有的一切静止在时空里。
除了那艳丽的灯光会我有些心慌,其它,就像江水,平静,又不够平静,但还算心安。
再往前走后,我的心被一种叫做“想念与怀念”,的刺深深扎了一下,产生了沉沉的痛感。夜太深了,一个人走着有点孤独,心蕴寒冷。夜色冷清,四周寂静无声。这产生的痛感,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小男孩,想到了那天下午,我和小男孩的互问互答。
“瀚子哥哥,文中的语文老师为什么觉得作者的作文写得不好,其他老师都觉得作者写得好?”坐在我左手边的男孩问我。
那是一个午后,冬日阳光温和,我转了两趟地铁八个站台,在遇到了许多学生和小摊后,直走两百米,接着右转三十米,走上还算宽敞的楼梯,进入了一户人家。
短头发的女人还是很客气,一边开着门一边笑眯眯的欢迎我,嘴上还挂着是否吃过午餐之类的客气话,这是请我做家教的阿姨。
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做家教,教的作文,家教的对象是一位四年级的男孩。我刚进门,男孩就像只金刚捶胸顿足一样冲出来欢迎我。
男孩之所以这么喜欢我,我并不觉得不意外,因为我教他写作文的方式太过于“放纵,”所以并不会枯燥乏味。简单的来说,不像做家教,更像是在一起聊天,一起畅想。
当然,也不是没有目而去,在住处,我会先筛选一篇文章,自己先理清文章的前后结构以及文中的精彩句子,使用的比喻法式,最主要的是描写手法以及归纳核心,课题最后,我会叫男孩用几句话归纳这篇文章的内容。
小男孩的提问是突然冒出来的,我并没有做准备。
那一天,我给男孩讲解的文章是曹文轩《回忆我的语文老师》。这一篇文章文字简单简洁,前后结构单一没太大关联性,文字朴实不华丽,文章中字字真情实感。
“你再读读这一段,这一段里可能就有答案,”我对男孩说。
于是,他小声的读了起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男孩一字一句,很认真的读着,就像我们小时候和朋友玩捉迷藏,倒计时游戏开始那样的读着,我也认真的听着。‘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很快,他读完了整个段落。
男孩读完后,一双充满着疑惑的眼睛看我。
我猜到会是这样,于是便假装问他:“你找到答案了么?”
他对我摇了摇头。突然天真的对我说:“里面也只是提到作者的老师说作者的字没有以前认真了,没有说他作文写不好。”
我猜到了,如果他有话要说,也只有这个重点。于是我对他说:你继续读下一个段落。”
这一个段落,男孩的语速明显比上一个段落要读得快一点。人就是这样,你需要什么,你要完成什么,你要探索什么,你就会充满期待,而,你的步伐就会加快。
“我还是不明白,你们老师不都说有好的形容词文章就会很形象生动么?怎么文章里面的语文老师说作者形容词太多了,所以说作者的文章不好?”男孩问我。
我突然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给身边的人填了许多的的坑,同时也挖了许多的洞。就像男孩反驳我,我们平时都传授他们尽量用上词藻华丽的形容词,但并没有告诉他们不要过量的使用形容词。
于是最后,我用两种形容的方式形容了一棵草……
回忆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那时候,我的左手正搭在男孩的肩膀上,用很真挚的眼睛看着他,他也用真挚的眼睛看着我。我在讲着,他在听着。我的思绪突然跳到了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候,我坐在教室的窗边,眼睛直溜溜的看着数学课本上的方程式,怎么也解不开,我苦恼着。不是巧合,没有预约,突然地,有一只手搭在我的左肩上,轻声的对我说是否方程式解不出来。我先是惊讶,然后是慌乱,最后是不知所措,最终我承认了。搭在我左肩上的手是我的数学老师的手,
自从那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以后,教室,宿舍,食堂,数学老师的家,便成了我在陌生城市里的四点一线。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又变回了那个小男孩。
今晚,这路因为惆怅走的,这夜也是这不幸给的,这文章,是因为我失去了人生中的一个点让我写出来的。
悼念似乎很简单,也很复杂。这篇文章,记录了这几天我的工作状态,我的心情,我的他乡情结,也是一份交付的离别。
你说你喜欢我的描写,我也知道你喜欢生活的五味杂陈,我就加上了。中间,是我最近的一部分生活状态,也是我们曾经的生活状态。
怀念纪念,都由你而起。
怀遇·叶之枫
存在轻飘飘的
毕业后相聚三两
失去沉甸甸的
当轻飘飘不存在
我
走过最美的年华
看过最美的景象
经历最美的人生
最美的不过爱着
你
人间四季
不枉相遇
怀念春夏秋冬的你
记住心里的孩子
地铁上
空气像云朵一样轻
眼睛像海绵一样柔
思绪像只蜗牛慢慢爬过回忆
云朵聚了后,海绵化了
突然想到
地铁上玻璃门前的我
突然回去
教室后门旁的你
你说
我的名字很古代
我说
你的名字最诗意
相似而笑最美
叶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