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感受情绪是一件能沉醉其中的事情,脑子是真的不能一心两用太久的东西,非得沉浸在其中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当情绪被觉知,感受被接纳,很多沉闷的心情也知趣地离开了,我,要开始新的的生活了!
我觉得最近状态变好有3个原因,可以提供给你参考!
1.感知自己最真实地情绪。最近读了很多心理学文章,里面有一个我非常认可的观点,要学会觉察和感知自己的情绪,只有当自己的情绪被觉察被感知被看到的时候,我们才真的被自己看到,看见和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情绪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被自己看见的人、去关心的人。在看见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对我来说才能慢慢去做一些遵从自己内心的事情。(我是很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乖乖女类型额)。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当有任何自己觉知不舒服的事发生时,停下来感受一下这个情绪,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觉得不舒服,是这件事情本身的问题、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原来很自私,也会嫉妒,也会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里再分享一个观点:要容许自己有不好的东西,我们才能在一些时候成为好人。坦然的面对自己一些真实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一些不美好,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吗!
2.我发现我的有些观点开始变了,是从我真正静下来开始的。我以前状态不好或者无聊的时候就喜欢刷剧、吃东西、疯狂购物,这个状态在前几天又开始重复的时候我觉得好厌倦自己这种状态,很好的契机我这周开始培训了,也不知怎么我就是不想带手机,然后突然脱离追剧、刷消息之后人好像变得静下来也更加积极了,突出表现在能思考问题、开始真的变得沉下心,之前想的一些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小行动也开始在一步步实施,渐入佳境的感觉,我给了自己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没像以前一样一下对自己太狠,我觉得这样坚持下去好像并不太难。所以这里想给大家两点小建议,放下手机和付诸行动。我觉得静下来想做一点事的感觉让人觉得充实且安心,在我心中这才是更高级的休息和幸福感。
3.少说话,内心好像更加充实了。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以前总觉得与人交往交流沟通能让我获取能量,但近几年越来越发现不是这样,与人交往完全放松下的交往才能让我获取能量,压力环境下的只会让我增加焦虑感,比如在单位和人聊天之后总会觉得我是不是哪句话说多了、哪句话说的不好,很内耗,相反深思熟虑后的少说话让我更安心也能思考更多,能量反而变得更满。少说话多做事在职场中、在生活中都是一剂良药,包治百病啊!
现在没多少追寻,只希望在这个最好的年纪能做自己认为最对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感,看见自己、了解自己、坚守自己,我希望如此过一生!感谢你点开我的文章,每天和你分享一点点,希望也能给在看的你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