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德国居留权的乌克兰女人,一个无权留在乌克兰德国女人。
两者之间的转变,其实就是娜斯佳这个女人的一生。
不知道大伙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曾经对世界上的某一件事充满着各种向往,有时候忍不住吐槽当下生活的一切。我们立志要离开这里,结果等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东西其实与我们一开始想象的有些不同。
就像德语作家娜塔莎.沃丁笔下的这本《娜斯佳的眼泪》,她本人是苏联强制劳工之女,生于德国。故事开始于1991年12月的苏联解体,乌克兰这个国家脱离苏联走向独立,也走向了许多人翘首以盼的自由经济之路。随后,乌克兰经济崩盘,国家并没有因此富强起来。
作为当时时代的尘埃,人类的命运,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位娜斯佳的女性,透过她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身份的故事。有幸,我们不用经历这些,但是却不得不懂得,小人物的身上其实包含的是一个时代的恐惧与自由。
01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作为曾经国家的知识分子,娜斯佳服从国家的需要,放下了自己喜欢的文学,努力成为一名工程师。然后,遇见了她的丈夫,结婚生子,或许曾经关于未来,娜斯佳有过很多的打算。虽说选择的从业方向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至少当时的结局并不算太坏。虽说国家的整体氛围并不是很开放,但是他们的很多前辈都是这样活下来的。
在他们的国家里,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分配,并不能无限制地拥有,甚至在那种氛围之下,人们对于超过必需品的物品需求也降低了很多。娜斯佳觉得有点压抑,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清楚这个问题。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它们的国家虽说迎来了自由经济,人们等来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反而是没人管了之后的空虚。就好像一个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教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母不管他了,她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对于娜斯佳也是如此。
原本的工作是包分配的,如今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工作的地方也跟不上了,最终就是大批员工下岗了。她的丈夫也是如此。
这一切都发生在很多人的中年时期,恰恰那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突然的变化,让很多习惯了一种模式的人开始不适应了。
当这种情况来临的时候,有的人会积极主动去应对,有的人则像鸵鸟一般把头埋进沙子里,期待着这一切的危机赶紧过去,生活赶紧恢复如常。
可是,作为时代的个体,我们始终要面临的是,当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得努力求变,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哪怕你抱怨命运再怎么不公,当下的一切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
后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夫妻之间也开始出现观念上的不同。再后来,分道扬镳就是这样发生的。
02 不随意接纳,是害怕得到后的失去
对于娜斯佳而言,她是一名女性,在自己国家的时候,她的国家对女性的要求十分苛刻,要求女性为了家庭放弃一切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在时代的齿轮上,她没法躲在男人身上,她始终被推着向前。因为,她不想就这样等着命运的安排。
所以,她偷渡到了德国,因为在那里每周赚的钱足够她们在自己国家生活一周了。或许有人会问,找工作留在本国也可以,为何要冒着危险去其他国家呢?最重要的是,在本国没有这样的就业机会。
所以,才有了娜斯佳与作者的见面,她到德国来当家政,并且是做事十分卖力的家政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到工资,再把工资寄回国内给前夫,让他帮忙把外孙养大。
后来,为了成功留在德国,她与另外一名德国男子结婚了。婚前对彼此的了解并不算多,只知道娜斯佳会被他吸引的最大原因就是,那个男子骑车带她去兜风,那是自由的感觉。
婚后,娜斯佳才发现,或许她对这个丈夫的了解并不多。再后来,他用娜斯佳的名义揽下了一系列的工作,让娜斯佳几乎从早忙到晚,忙到最后,娜斯佳一直都在想着怎么逃离这个人。
命运却在这个时候开了一个玩笑,在娜斯佳离开之前,那个男的就先倒下了。再后来,娜斯佳才明白,她只是这个男子骗婚对象中的一个,甚至在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之后,还给她留下来巨额的债务。所以,后来的日子里,娜斯佳虽然自由了,但是却一直活在还债的路上。
再后来,作者虽然和娜斯佳生活在一起,却发现,原来这么些年的经历,让娜斯佳成为一个始终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的人。所以,娜斯佳的内心,谁也走不进去。她对所有人都很有礼貌,但是就是不让你继续走进她的内心。
娜斯佳的人生里,确实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一切。而这些,总是让人忍不住感慨,命运的不公。
03 我们能做的,都只是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当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忍不住在想,人的一辈子,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呢?当我们看到娜斯佳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也忍不住在想,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呢?假如我们的人生也面临着一重又一重的苦难时,我们又该拿什么支撑着我们走下去呢?其实吧,不管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从娜斯佳的身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为何娜斯佳在毕业后被安排了工作之后,她的内心依旧是压抑的,因为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娜斯佳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在与两任丈夫的婚姻里,娜斯佳始终没法很依赖他们,因为他们给娜斯佳的感觉,始终不是托付终身的信赖感。甚至在一些矛盾发生的时候,她是最初被舍弃的,她一直在以家人之名,拼命地奉献。
后来,在德国当家政的日子里,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可以达到十二小时,并不是因为她很爱工作,而是因为如果不工作,她就没法养活孙子,自己也会活不下去了。所以每天的状态就是工作到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继续工作。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
后来,在她不那么忙的时间里,娜斯佳的人生是在哪里找到寄托的呢?在文学作品中,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娜斯佳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件事就是看书,然后寻找共情,然后找到心灵的寄托。
最初的时候,她是一个没有德国居留权的乌克兰女人,后来,一个无权留在乌克兰德国女人。故事的最后,她依旧打算回到她的国家去了。
人的一辈子,始终都在找寻的答案就是,我们究竟是为何而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从出生下来就知道答案的。娜斯佳的眼泪,整本书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作者家中听到了久违的乌克兰歌曲,第二次则是在文章的最后,她开始启程回国的时候。
然而,我们也不禁感慨,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娜斯佳的眼泪里,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一生,还有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身上的恐惧,以及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