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叶老师来分享一个新的话题:阅读。身体和灵魂,我们都要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的追求。阅读是透过书籍,透过别人的显性知识,让自己获得进步的很好的方法。叶老师说最好的学习是教会别人,他通过读书、亲身实践,参加培训课,不断传播和发现别人遇到的问题,然后把它们归纳总结,再教给别人。叶老师把这个学习过程形容为自转和公转,然后完成自我的裂变。阅读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没有方法的,所以今天叶老师首先来和大家聊一聊读书的方法。如果将大多数人的阅读阶段用“时代”来划分,那么最初的阅读阶段就可以称为“蛮荒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读书不加以选择,随手拿起一本就可以阅读,漫无目的。然后有的人会给自己定目标,比如每周读一本等等,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为了培养阅读习惯,大家用数量来衡量,这也没有问题,易效能经常说“烂开始”,但是,我们真的可以从一本书读起:它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
叶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读大学时如何学习阅读的例子。那个时候他遇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瓶颈,正巧他找到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然后书中的一句话就点醒了他。“一个人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际关系”。从那以后,叶老师对这本书如获至宝,读了很多遍。后来为了读更多的书,就开始寻找怎样来读书的方法。如果说《人性的弱点》打开了叶老师阅读的大门,那么《如何阅读一本书》让叶老师进入了高效阅读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几种阅读的方法:精读、粗读、主题阅读法、按需阅读法等等。比如主题阅读法就是在我们自己想进步的领域开展大量的粗读和少部分的精读,因为书籍实在是太多。除了纸质书,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博客、百度百科等等都是可以用来阅读学习的资料。叶老师参加培训的时候,不仅会上网搜索这位老师的百度百科资料,也会买来老师的著作阅读,同时还会触类旁通找来同样领域其他作者的著作阅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相对立体的学习模式。一般来说,通过培训、阅读和检索可以快速对这个主题进行学习,同时通过用思维导图和笔记来完善自己学习的内容。这就是相对完整的主题阅读法。人生时间非常宝贵,我们不可能阅读每一本书,各种类别的书籍,广泛涉猎的同时,有所聚焦和侧重,对于常规主题,进行主题阅读是要去夯实人生的基础。比如现在我们在学习时间管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管理这个领域的书籍找来都读一读,发现其中的经典之后,就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做笔记,做PPT,分享来让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找到问题不断解决,这样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大师德鲁克也非常推崇这个方法,他甚至要求大家每七年重复一次主题阅读。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一些书籍的信息更迭已经更不上时代的更新。所以我们要阅读当前时代下该主题最新变化的书籍。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按需模式下的主题阅读,那么我们的人生一定非常精彩。
下面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历程。记得爱上阅读应该是初中二年级,这个好习惯归功于我的爸爸,因为他非常爱买书。青春期的女生比较敏感,喜欢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和力量。那时我最爱读名著小说系列,比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红楼梦》、《飘》、《穆斯林的葬礼》等等。但是那个时期喜欢的书非常单一,除了小说之外,就是历史类的书籍。社科类、哲学类从来都不看。再长大一点便很少看大部头的书,除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文学书,其它的也不再涉及。再次开启阅读是在2018年,和叶老师说的一样,因为对自己有困惑,所以就进行主题阅读,那一年购买了各种类型的心理学书籍,也在Kindle里借了一些,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然后通过记录和分享,完成自我的疗愈。今天通过叶老师分享如何阅读,第一次发现原来阅读也有方法,不是每本书都需要从头读到尾,有的可以泛读,有的却要精读,有的还需要不止看一遍,可以反复看。我想今后我也可以开启高效阅读时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关注易效能微信公众号和叶武滨时间管理精品课,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