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村里溜达了一圈,发现很多简友都受蒋老师的影响,虽然他们写文章的风格各异,但他们表示向蒋老师学习笔耕不辍日更不止的精神,好好地写好文章。
而我今天读到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最新佳作《长篇小说|慈悲04》,我总算明白了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那就是我不明白身为身家上亿的企业家的坤元君,何以又能同时成为一个著作等身的优秀作家的,今天作家的这章小说给了我明确的答案。
作家从小不仅受着祖母和母亲善良勤劳品德的熏陶,而且还被祖母富有艺术的绣花技艺耳濡目染,更受到了能写一篇优美文章《水乡绣花鞋》的小学老师的启蒙和良好教育,因此,身为企业家的他能成为一代蜚声海内的作家,就显得毫不奇怪,把这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很可以的。
我看这章小说完全不像一篇小说,倒像是一个像张艺谋那样著名的大导演,在给我们有条不紊地放映着一部让人贪婪不已地看着的故事大片。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当那有着存放电影影片的放电影船,响起哒哒的机器声,从很远的河流里传过来,而且离我们村口前庙门广场愈来愈近,终于在我们不亚于望穿秋水的目光中泊在我们村前的龙潭河河边时,我们这些小屁孩就会欢呼雀跃,并且奔走相告,放电影啦,放电影啦!
整个苏北平原的村庄都会笼罩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像过大年似的。凡是跟我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他们都知道我没撒谎,更没有夸张。
今天看作家的这一最新佳作,看到作家在小说中画面感极强的描述,看到作家写的赤着脚、脚上全是泥和手拿绣花鞋的祖母,感到作家虽然写的寥寥几个字的叙述,却是那样很自然地就让祖母栩栩如生地从文章中走出来了。
老实说,我看这篇文章就像在看一部很好看的电影,那儿时感到看电影如过一个盛大节日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
这主要得力于作家那从容不迫驾驭语言的功力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作家能有如此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作家几十年笔耕不辍,勤奋写作如一日地,毫不懈怠地写作换取来的。
你看,你看!作家一开始就写他母亲和祖母分工明确,母亲负责盘弄自留地和一日三餐,而祖母则负责家人的穿着和绣有花花草草的绣花鞋。
作家接着就说他是穿着祖母做的绣花鞋长大的,祖母之所以会做绣花鞋,是因为祖母当年在Shanghai帮人佣工时要给人家一家人做绣花鞋。虽然是祖母自愿做的,但也是祖母为生计而奔波不得不学会的生存技能。
这样,作家穿着绣花鞋到学校里时,就自然引起了小学老师的关注,老师就去采访祖母,并且写了一篇优美散文《水乡绣花鞋》登在报纸上。
作家的文章不仅画面感很强,也让人很容易看得懂,因为作家写得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作家的这篇文章不仅语言质朴清新,而且构思精巧,结构显得相当紧凑。文章的优点还不仅仅就这几点,还有脉络非常清晰,文章始终以绣花鞋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把作家穿绣花鞋和老师发现绣花鞋以及老师采访祖母写《水乡绣花鞋》等等璀璨晶莹的明珠,串联到一根红线上,让我们觉得美不胜收,太好看了。
作家除了写祖母做绣花鞋有一绝技外,还写了祖母补丁补得好,以致于父亲穿在身上被县领导误以为是在哪里买的时尚衣服。这肯定是祖母不仅把补丁补得好看,还巧妙地以独特的诸如菊花等形状的补丁,把一件本来平平常常的衣裳妆扮到让人看不出是补丁。
作家这样写,还是突出祖母心灵手巧。因为做绣花鞋和艺术地补补丁,都是属于女红针黹这门过去淑女必备的生活技能,在过去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子具备这种技能,就跟一个男子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样,是让人十分艳羡不已的。
作家这样写,就把祖母的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和丰满。祖母不仅勤劳善良,而且跟我国广大的勤劳勇敢的妇女一样,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在那样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是补个补丁也能补出诗意画意,把穷日子过成花儿一样。为什么江山美如画,我们英雄的人民描绘了她。
这篇文章不仅给我们美好的精神享受,而且对我们学习写作是有很强的助力的,说是获益匪浅,丝毫没有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