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反思自己育儿方式,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清单式的育儿方式”是很多家长焦虑的表现,导致孩子童年没有童真,没有乐趣,反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抗挫折能力。
我最近这两年也在焦虑中,不知不觉得入坑,每天给孩子练琴一小时,读笠翁对韵,背古诗和小古文,练字,读英语,背单词,想想都觉得头大,单不说效果,暂且排在这一堆,听着都觉得又压力。虽然丫头已经逐渐适应,但是最近也有逆反心理。孩子有进步,但是却没有乐趣。
从长远的人生角度来看,这些技能型的东西,如练字、钢琴、舞蹈、画画等,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能有多少作用?远不如她有个快乐的童年回忆有价值。我们曾经都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哪一个方面都不舍得放弃,尝试坚持,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相信技多不压身。可是这些都要建立在自己的内驱动力上,如果把孩子的内驱动力给扼杀了,那么这些都是拖后腿的,甚至有相反的效果。
想明白这些,我毅然决策从焦虑中走出,给孩子适当的减压,改变这种清单育儿模式,把古诗词和古文在玩个时候就编入游戏,把英语学习纳入生活,这样就没有了压力。练字也减少要求,练琴约定一起考到八级就停止。舞蹈也在明年五级考完就放弃。还给她一个由自己创造的世界中,给她一个相对自由而开心的童年。这几天孩子的教育模式一改变,她的学习热情反而增加了,专注力也在增强。很多东西的学习不一定搞成枯燥的模式,这需要我们要用心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