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闻雨声而写下两首诗,就是后来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中有我们熟悉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在雨夜思考着家国大事,而我在雨夜也思考着这个夜晚发生的事情。
昨日是一个风雨大作的日子。武汉的雨突如其来,雷电黄色预警和大风橙色预警交替着在手机屏幕上闪烁,还有龙卷风的警告,在武汉四年,从未遇到这样一个警告加上警告的夜晚。
我想这个夜晚只是风大一点、雨大一点罢了,人们躲在高楼大厦中也就平安无事。
夜晚的八九点如期而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刻如期而至。六七点钟日落的时候天空已经被黑压压的云彩盖住,到了八点,夜幕降临,漆黑的夜空和浓黑的乌云已经彻底融为一体,我们已经无法分清黑暗来自何处。
闪电在远方的高楼背后撕裂夜空,雷声接踵而至,发出地动山摇的怒吼。
暴雨如注,雷电汹涌,不用任何滤镜的渲染,此刻的武汉俨然已经成为阴气重重的地下世界。
雨滴在拍打窗户,排水管道发出沉闷的声音,大江大湖的水面也泛起波澜,此刻的武汉,属于暴雨,属于雷电,属于黑暗。
而我,向来喜欢暴风骤雨的夜晚。我喜欢当窗外兵荒马乱的时候自己在屋内点一盏明灯,喝一杯开水,翻几页书。世界与我无关,外边越是险恶,雷电越是凶猛,我越是享受在屋内的温暖。
当八九点钟风雨最猖狂的时刻,我决心去洗澡,洗一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一墙之隔,一窗之隔,外边一片黑暗、地动山摇、风吹雨打。屋内打开花洒,去感受热水的温暖。这种在室内以一种无所畏惧和享受的眼光去看狂风暴雨,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状态。
人们心中都有一个安乐窝,这个安乐窝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对抗酷暑与严寒。我们不必像杜甫一样在漏雨的茅屋哀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如今的小康时代,我们真正可以享受吃饱穿暖的富足,而不必为狂风暴雨忧愁。
我们需要一个隔绝严寒和风雨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宿舍、可以是家、可以是公寓、可以是酒店,我们在屋内,温暖舒适,去看屋外的狂风暴雨。
这样一种有所庇护的感觉是人的需要,我们漂泊在外,需要每天晚上住旅店找个窝,我们求学读书,需要找一个住几年的宿舍,我们工作之后,需要租房、买房。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窝,我们就觉得安心,就觉得有底,至少在风雨来临时我们不怕成为落汤鸡,我们可以有一个去处,可以煮一锅粥,温一壶酒,在自己的小屋,去看窗外的电闪雷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这首诗写出了人在居所的惬意,在自己小窝的舒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外边冰天雪地,与我无关,我点燃炉火,温上好酒,约一约朋友,享受小屋里的温暖。
当我享受热水的时候,此刻的武汉也在发生着悲惨的故事。
我们无法相信龙卷风这个词汇会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美国才有这个可怕的东西。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发生了,在公元二零二一年五月十四日的夜晚,无辜的人在武汉丧命,因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这个世界,悲惨的事情总是和平淡的事情同时发生,甚至和快乐的事情一起发生。当我以为这只是一个风雨大作的平淡的夜晚时,不幸的人被死神带走。我们认为这些平平淡淡的日子枯燥而乏味,甚至厌倦了窗外的暴雨,觉得它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就是在这样平淡的夜晚,有人要付出代价。我们同情那些离我们而去的生命,因为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终究还要低头。那些飞来横祸,我们无法预料,只希望这样的意外少些再少些。
这是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暴雨和龙卷风降落在无辜的武汉。
新闻
中新社武汉5月15日电 (记者 马芙蓉)武汉市蔡甸区奓山片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片区突发龙卷风共致8人遇难,230人受伤,3568人受灾。事发后,武汉调集全市最强医疗力量,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工作。
微信搜索:响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