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反复地锤问我“你准备好了吗?”。神思不复初读那篇文章的曼妙带给我的泠然清和,开始混沌、紧张,各种各样的症状逐一呈现……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在这个夜晚到来,有些猝不及防。虽然知道明天的我必然会顶着熊猫眼,但我仍难抑制住我内心的暗涌起伏,在这里一吐为快吧!
偶然从台湾作家朱天心的书里开始慢慢寻到了契合我的童年、我的期待、我的向往、我的未来的一个全新世界--日本文学。思来想去,总寻不到源头,却在又一次从图书馆里读到朱老师的作品,记录下里面的书籍,再在好奇驱使下欲了解而拜读曾钰雯老师的《京都之心》,结果此后竟一发不可收拾,接连读了舒国治、井上靖、松尾芭蕉、芥川龙之介……一系列大家的作品,仿若将自己置身于熔炉再造一般,领略别番生趣,心生好奇。当然,我们的国家的文化渊源同样令我着迷,所以每每读唐诗宋词,脑海里会勾勒出诗人们吟咏的模样。又因为本人喜欢天海佑希,随之的演出经历而看了岚山的纪录片、国际美术馆的纪录片(还有大量宝冢的歌剧、新感线的歌舞剧、奥赛美术馆的美术格调讲解片……太多啦。数不尽)--惊讶于他们坐于木制移门前的榻板上,置身院内看院外嵯峨山川风景或平淡家常(榻板--不知专有名词如何作解,就是大熊和多来A梦在院子脱鞋子看夕阳的那个地方,感兴趣的下次画图作解吧)。不同于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热衷溶于山川自然,玄思涤尘,吐雾扶云,勾勒水墨丹青的容颜。两种文化各有千秋所长,日本特有的幽玄之美,我心欣赏;中国的万千回肠,荡漾流芳千古,是我终身要汲取的养分。故而不止一次的在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提及想写一篇比较中日文化的论文,奈何现读书甚少,只能不断学习,期待一日能尝得我果。
但从提笔前的挠头抓发,到提笔后的铺陈起因,挥之不去的是方向的困扰。虽然一直留心揣摩,寒假在家又借了一箱周作人先生的关于日本的书籍,却始终觉着自身如在黑暗中踽踽前行,不知方向所谓何者。机缘巧合读了一篇文章,枝末衍生的信息如若一棍打醒我这个梦中人,寻得我掌舵的方向--某校的比较文学专业。
写到这里已经没什么困惑了,心思自己都已然清晰明了,看来心思所致就是要我自己写下这些理清混乱的毛球思绪哈!看来之前的折磨不过就是“确定吗”尔尔,现在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即刻启程。
再次联想到导师之前的经历--他工作后考研,当了班主任,除了妻子跟谁都没说过自己要考研。考研的那段日子也从没见过太阳,一路读到博士,最后以优博的身份被聘到我们学校。想必,工豫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经历那铅锤的万千折叠锻打,淬火重生,方能终得那一柄寒光,惊绝世间。
不要顾及那寒风冷雨,既然你的目标在那地平线,就只能把背影留给世人。化用汪国真前辈的诗歌勉励自己,也勉励所有读到这篇小文的大家,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打大胆追求吧!一路风尘固然波折陡转变幻,也并不是所有启程的旅人都能坚持到高峰之上拥抱那曲折的美丽,一览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