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文心》的一篇内容叫做《题目与内容》,看完感觉收获特别大,原来写作可以这么有意思?优秀的作文老师原来可以这么上课。看完感觉哪怕是不喜欢写作的人,被老师这样引导都会爱上写作;一个不会写作的人被这样引导,也会写出一点东西。
第一,为什么写
生活中为什么写?
这是老师给出的第一个问题,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说是应该写信需要才写作,
“经历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要把它记录起来我们就动手做”!
“有一种意见要让大众知晓我们就把它写成文字,这比一个一个告诉他们便当得多”。
老师还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有时候我们心里欢喜,有时候我们心里愁苦,就想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去似乎简单了。有一回,我看见亲手种的蔷薇花开了高兴的很就写了一篇《新开的蔷薇》……。我看到妹妹生病了,看她翻来覆去不舒服,我很难过,就写了一篇《妹妹病了》,写完之后,心里仿佛清爽了一点”。
所以最后总结出,“作文不是生活中的无所谓的玩意,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
“它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其中一个。”
今天为什么写呢!
今天没有实际的需要啊,经过老师的引导后得出,今天写是因为要大家练习。
这样的目的是“到了某一个时期,大家的习惯已经养成,把作文这件事情和混入自己的生活里头,有实际需要的时候能够自由应付,这个不得已的办法就得到了它的目的”。这种讲述学生们很容易接受,也知道了写作的目的和由来。
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上了无数次的作文课,第一次听到作文写作的目的是这个样子的,第一次感受到了写作最真实的意义。
第二,怎么写
理解题目和内容
“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做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做题目,依照自然的顺序,一定有先有内容,后有题目”。
“例如我先看到了盛开的蔷薇……才写出《新开蔷薇》这个题目,看到妹妹生病,心里有好多愁苦,想要发泄才想起《妹妹病了》这个题目。”
老师举得例子既实际,又容易理解。
“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应付过去的事。你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选题的意义
知道了题目和内容的关系,接下来的老师给定题目,老师在给题目之前也专门用例子说明自己选题的意义。
“从前有人闲的没事做,取了一个题目叫做《太阳晒屁股赋》,虽然促成了一篇文章……,有人刚看了几页历史,就做了《秦始皇论》《汉高祖论》……,这些题目看似正当,可是给出不想做,没有能力做的学生……。”
老师出的题目是《清秋景色》《写给母校教师的信》他也讲述了为什么要出这两个题目,“因为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时令已交初秋,大家该有从外界来的一种感觉,从而想到’这该是是初秋了’。”
接着就有学生认同老师的观点,说家里牵牛花的例子,老师赶快点评说:“这是他字的内容,这个内容不是他原来自己就有的吗?你们感觉新秋到来当然未必有牵牛花,但一定有各自的感觉;也就是说,各自的文字各自有原来就有的内容,大家拿出来就是了。这是最便利的事,也是最正当的事。”
接着说了第二个题目,离开小学中学的同学,肯定有很多话对老师讲,所以才出《写给母校老师的信》来做题目。
老师最后得出结论:“我今天出的题目,虽然是我出,但是却还是应付真实的生活”。
最后提出了一个写完后的要求:“做成之后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养成,做什么事都能够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采用循循善秀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来理解,不懂得地方举出实际而简单的例子来证明。我看完后都感觉很有写作的欲望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