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有过辅导孩子作业情绪崩溃的时候,这一点连性格温柔的高学历妈妈也没有逃开过。在中年人最痛苦的清单上,辅导孩子作业大概能排到前列。
可是,我要问的是,为什么辅导孩子作业,你就一定要情绪崩溃呢?是孩子不配合你,还是你讲的孩子听不懂?我们知道,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何况学校里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而你面对的是一个孩子,更容易沟通才对,为什么你会大吼大叫,暴跳如雷?
如前所述,可以排除掉孩子的因素,因为这是一个共性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调皮、不聪明吧?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心理归因问题,这是根本原因。
小时候,咱们都有过被父母暴力教育的经历,所谓“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先承认错误,再改正错误,才能获得父母的谅解。如果不认错,那爸爸妈妈的评价是“这孩子就是倔强!”
皮亚杰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童年记忆能奠定我们一生的行为模式。在童年,父母喜欢对我们大吼大叫,喜欢惩罚我们,错的都是我们,父母并不需要负责任,他们没有错,所以他们要对我们大吼大叫,对我们进行“武力镇压”。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沿袭父母的模式来教育孩子,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如我们的意时,我们会大吼大叫、情绪崩溃,这是潜意识的作用。
二是我们对能力差距认知得不够明确。
小时候,我家住在三楼,每次放学回家都会觉得楼梯的台阶特别多,站在第一级台阶往上看,感觉楼好高。可是当我长大后,那个让我觉得很高的楼梯不过区区十几个台阶,只是半层楼而已。
我们是成年人,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和计算能力不可与孩子同日而语。同样的知识,孩子没有接触过,是从零到1的过程,学习吃力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看一下就会,大概就是从100到1,甚至0.1,自然很容易,也很轻松。
所以,我们觉得孩子理解慢了、学习得吃力了,是因为我们站在优势的位置来看待他们,自然满心怒火。
三是我们内心的期待过高。
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或者和自己小时候比较,假如孩子差强人意,我们就会失望,就会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不值得,“恨铁不成钢”大概就是这意思。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认真对比一下,是不是很容易掉进三个原因的误区,陷入消极情绪不可自拔,从而情绪崩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