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翻译作品,希望有所启发,欢迎批评指正~
曼迪埃是华盛顿州的一名会计,她在过去两年间一直热衷于通过一款名为mSpy的APP窥视13岁女儿的一举一动。通过mSpy,她可以顺畅地翻看女儿的短信、照片、视频、下载及浏览记录等。
曼迪埃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若不是这样,女儿早在去年夏天就和男朋友有了一场性爱约会。“孩子们早就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单纯了,她们有太多乱七八糟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她说,“作为一个13岁少女的母亲,我对这些新玩意儿感到害怕。”
当然,新技术在使家长担惊受怕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监控方法。
mSpy的类似软件还有Teen Safe、Family Tracker等,通过它们,家长可以翻看孩子手机上包括定位在内的所有信息。一款叫做Mama Bear的APP能向家长发送超速警告。
然而,保护和过度保护不能混为一谈,这些工具正使家长陷入窘境。青春期是一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需要隐私和自由空间以发展独立人格。家长们也许不舍眼看着孩子渐行渐远,干涉孩子个人生活也有诸多好处,但是,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这种干涉弊大于利。
“从长远来看,家庭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健康独立的成年人,这种独立的进程早在他第一次爬离你身边时就开始了。”奥伯林学院发展心理学家南希·达琳说,“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困难的部分就是要在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和保证他们安全中达到平衡。”
足够的隐私尊重是培养独立的关键之一。“对人类来说,隐私保护也许是比文化更重要的基本需求。”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凯勒·霍克研究青少年发展,她认为,“青春期孩子们的身体、大脑和社会交往都改变得非常迅速,他们需要个人空间去进行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探索。”
“隐私被尊重,对青少年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责任。”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传播学者桑德拉·彼得罗尼奥,他同时也是传播隐私管理中心的主任,说,“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逃离父母的掌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其中一个确定的原因就是人类对个人空间的内在需求。”
“充足的证据表明,对孩子隐私的不尊重会伤害亲子关系,”他说,“家长这样做是在显示他们对孩子的不信任,这种控制欲会毁了他们的关系。”
家长的窥视欲能降低自己的焦虑感,却并不能充分保证孩子的安全。
另外,这种窥视也无法长期有效。大部分孩子对技术的敏锐度都高于家长,他们很有可能会发现这些软件,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它们——逃课时把可定位手机扔在柜子里,顺便偷偷注册一个新的INS账号。
毫不意外,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他们的反侦察能力也越来越强。霍克的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研究者们选取了荷兰的一所初中进行研究,一年以后的结果显示,那些被父母过度管控的孩子们的行为变得更隐秘。他们的父母也表示,相比别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活动、交友、行踪更加一无所知。
“我们可以长时间追踪这个过程——孩子们发现隐私被侵犯,他们的行踪变得更隐秘,父母对他们的了解越少。”霍克说,“如果家长们长期沉迷于这种过度侵入行为,最终将会引火烧身。”
亲子关系并不是过度管控的唯一牺牲品。
隐私被侵犯,可能导致孩子诸如“内化问题行为”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回避等。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 劳伦斯·斯坦伯格同时也是《你和你青春期的孩子》作者,他表示:“充足的研究表明,那些被过度侵犯自由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可能是家长摧毁了孩子走向独立的自信心”
朱迪斯·斯梅塔娜在罗切斯特大学研究青少年亲子关系,她认为,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走弯路的机会,孩子将无法从中学到经验,家长希望引导孩子免受伤害,可青春期就是用来试错的。
斯梅塔娜举了酒精的例子:“在青少年时期体验过酒精但没有上瘾的孩子的心理往往比从未尝试过的孩子更健康。不是要纵容孩子喝酒,但我们要明白,进行各式冒险是青少年的天性。”
道尔顿·康利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也是2014年年度书籍《为人父母学》的作者。他认为即使父母知道隐私的重要性,如何掌握这个度也是很难的。哪怕身处同一阶层、同一地区,每个家庭的情况也都不一样。他震惊于一个教授同事会在外出开会时用隐秘的网络摄像头窥视她的孩子,可他自己也毫无愧色地查看孩子们的借记卡以知道他们去过哪里、买了什么。“监控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了,很难准确界定哪些合理哪些不是”他说。
达琳同样在努力把握这个度。她尽可能地倡导家长应给孩子私人空间以培养自治,可同时,她也是一位忧心孩子的母亲。她要求小儿子打开“找寻我的iPhone”设置,以便随时了解他的踪迹。大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假期里有一天,大儿子一整晚没有回家。达琳尝试着解锁他的手机,给他女友打电话。事后她承认:“他很讨厌我当时的做法,可那时已经凌晨三点了,我真的很担心。”
据达琳说,孩子们虽然难以忍受家长偷听谈话或私自查看日记,不过大部分孩子也知道,家长有权采取一些涉及安全问题的措施,比如禁止滥用药物、了解孩子放学后的行踪。“这是家长应该知道的”。
安全问题也未被完全清晰界定。根据FBI的数据,从1993至2011年,暴力犯罪率降低了48%。儿童死亡已率相当低,儿童走失的报道更是历史最低。绝大多数社区里的孩子都是安全的。
不过,一些人抱怨,美国的社会文化似乎在逼迫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管控——看看那些因让孩子独自上学或独自在外游玩而被逮捕的家长的新闻就明白了。
很多专家将这个变化归因于现代媒介——规律地发布包含绑架在内的耸人听闻的消息。“媒介增强了人们的恐惧,恐惧则转化成了对儿童、青少年,甚至刚成年的年轻人的限制,”彼得罗尼奥说,“这有可能会阻碍儿童一系列有利于独立的技能的发展与养成”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幸运,有的孩子需要更严格的管教。弗吉尼亚大学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将中产家庭的孩子划分为“低风险”,家长管束越严,亲子关系就越糟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也越差。可那些低收入高风险家庭的孩子却正好相反,父母越专制,亲子关系反而更好,孩子也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
不过在很多社区,家长的窥视对孩子安全的贡献并不大,只是在降低自身的焦虑感。“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你对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差,所以要努力满足自己对‘知道’的需求?如果是,你欠孩子学习如何做决定的空间。”彼得罗尼奥说。
霍克的研究表明,这些家长往往对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更不自信,对亲子关系也更焦虑,并常常没有依据地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担忧。
当涉及到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时,他说,有效的沟通胜过窥视。选择与父母分享更多信息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调整自己的行为。“想要了解孩子正在干什么,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己告诉你。”
有的家长觉得窥视能增进亲子交流。斯奈德说,她能女儿谈论性、毒品、自杀、朋友这些话题,可前提是她在女儿的手机里安装了追踪软件。她可以看到女儿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否则她不可能和女儿保持如此开放又互相尊重的关系。
不过,像这样的仍是少数。我们能明确的是,隐私和个人空间对孩子成为健康的成年人至关重要。在窥探隐私已如此简单的今天,家长们每一次快触及红线时都应该扪心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