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急需要读书,TA却不读?有人需要听建议,你苦口婆心,TA却不听?”
提问者还在底下加补了一条:“看到身边有人犯错,走弯路,试图拉一把,怎样做才更容易让人接受?”
下面有很多人回帖,其中,有这样一条回复很有个性:“真正需要读书的人,TA自己会去读;真正需要帮助的人,TA会自己去求助。”
还有人这样认真回复:
(1)在你试图拯救别人的时候,你做好自己了吗,是否给别人树立了好榜样?
(2)你了解“被拯救者”的处境和性格成因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试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3)要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做好自己都很难了,别老想着拯救别人,你又不是菩萨。
提问者还在疑惑:“我是好心的啊,难道帮助别人也有错吗?”
(二)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美剧,大部分美剧都会涉及到一个关于"救赎"的主题,要么救赎别人,要么救赎自己。
这两天,我终于把尼基塔追到了第四季,看到了料想的结局,但内心却一点也不欢喜,反而有些沉重。
女主尼基塔和boss阿曼达之间的较量,就是一场救赎和被救赎。而且整部剧的核心人物,都是围绕着尼基塔,在救赎和被救赎这条生命线上挣扎。
从美剧第一季开始,就是尼基塔被阿曼达救赎,后来慢慢成就了她的锋芒。尼基塔在认清“组织”的面具后,逃离出来,开始一个个救赎身边的人。然而故事的结局是她要去救赎阿曼达,那个曾经拯救过她的人。
尼基塔固执地想用善良和人性去感化阿曼达,可结局不遂她愿,阿曼达坚决不接受她的“好意”,用一句:“你以为你能救赎我吗?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被你救赎。”来毁灭此生。
(三)
有些人的人生认定了一个死理后,就不会肯定别人的人生。
几天前,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100天书写人生"的链接,我一个朋友看了,很快给我评论:“给人家交作品,还要交钱?你傻啊?
他的意思我懂,就是大家在一起写写,还要付费?第一条,我很快回复:“对啊,让人家监督写作,当然得付费了。”
第二条很快闪来:“你也是天真,版权都没有,你自理能力也太差了。”
看到这,我心里苦笑:“我写的都是啥啊,还谈版权,人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坚持写作。”
朋友不罢休,又来一条:"你脑残吧,大家在一起写写,交什么钱,还不如请我哩!”
我再也没有回复的欲望了。其实,我还想跟他说:“哥们,你得是不知道现在微信打卡群有多火吗?还有,浪费别人的时间为你付出,不应该感激吗?”
想了想,我最终没有勇气把这给他发过去。一来,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群规则,还谈什么理解和支持?二来,他的认知里就没有别人为你付出时间,精力,是要回报的。他觉得大家因兴趣聚在一起,谈哪门子钱啊!
有那么一刻,我冲动着想告诉他这一切,拎清他的错误想法,把他引入“现在知识都是要付费的”价值轨道上来,可这一切真的好难。
(四)
就在这件事的前两个月,我付费加了猫群,当我把这事告诉身边的舍友时,大家都是:“你傻了吧,你都不认识群里的人,这年头还有人掏钱加陌生微信群?” “他们有什么凭证吗,说不定还是搞传销的组织哩。”
当时,我有些气愤,辩解道:“人家那是高质量的牛人分享群,你们都不懂。”
“哎,牛人,我看是吹牛吧!”
“我们不懂,你啊,就是太傻,等着受骗吧!”
"给你提醒了,你不听,到时候你自己看吧!”
......
我极力地辩解,想告诉她们,这里面都是一群积极上进的伙伴,跟着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努力用我的观点去说服她们,并不是想着得到她们的支持,就是单纯地想让她们明白这个世界还有信任,绝大多数人都是真诚信赖的。
结果,在我还没有变得更好的情况下,我发现我所有的劝诫都是徒劳,我自己还没做好,就想去改变别人,有些可笑。
(五)
《欢乐颂》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次,邱莹莹的爸爸来看她,还带她去书店买了好多成功学的书。邱莹莹爱不释手,如获珍宝,打了鸡血样在家狂读。安迪说这些书“逻辑不通”,邱莹莹反应激烈,认为安迪看不起她,两人还闹了矛盾。
安迪出于朋友的好意,善意提醒小蚯蚓,想让她看清真相,小蚯蚓却不领情。
有时候,对方的认知系统已经生根在骨子里,你突然让他去接受另一套“你认为是对的”的价值体系,这就等于否定了他的人生,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尼基塔一直试图救赎阿曼达的人生,阿曼达却从未改变或是动摇过自己的人生信条,即使她知道自己错了,但那是她的人生啊,怎么能轻易被别人改变呢?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在一个风雨夜里,救赎了自己,重获自由,也因为他的影响,瑞德终于获得假释,也救赎了自己的灵魂和人生。安迪没想过救赎别人,只是自己的行动让瑞德看到了希望,从而自救。
正如《圣经》所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有些人的人生是不可救赎的,有些人的人生需要自己救赎,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想着救赎别人的时候,先做好自己,远远地给别人救赎的勇气。
不懂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试图救熟,重要的是,你要先有能力过好自己,再谈救赎。ps:喜欢就给蜗牛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