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107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07
卷二·终始第九
8/22


原文: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而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阴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

脉口主脏,故当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一倍,则说明足厥阴肝经气血过实,肝脏与胆腑相表里,里实则表虚,故足少阳胆经必定气血过虚。理当泄实补虚,即泄刺足厥阴肝经而补刺足少阳胆经。

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

按照补刺取两个穴位、泄刺取一个穴位的原则来行针,每天操作一次。行针前后,一定要切诊寸口和人迎,以查验病势的盛衰趋势。

(“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取之上,气和乃止。

如果切诊时发现,不仅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一倍,且其脉象还显急促、躁动、频数,则说明手厥阴心包经的气血过实,心包腑与三焦腑相表里,故手少阳三焦经上必然气虚。此时当取刺位于人体上部的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阳三焦经,泄刺手厥阴心包经,补刺手少阳三焦经。取穴原则及刺疗频率同前。当切诊结果显示阴阳二气趋于平衡、和谐时,就可以停止施针。

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

脉口主脏,故当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二倍,则说明足少阴肾经气血过实,肾脏与膀胱腑相表里,里实则表虚,故足太阳膀胱经必定气血过虚。理当泄实补虚,即泄刺足少阴心经而补刺足太阳膀胱经。

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

按照补刺取两个穴位、泄刺取一个穴位的原则来行针,每两天操作一次。行针前后,一定要切诊寸口和人迎,以查验病势的盛衰趋势。

(“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取之上,气和乃止。

如果切诊时发现,不仅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两倍,且其脉象还显急促、躁动、频数,则说明手少阴心经的气血过实,心脏与小肠腑相表里,故手太阳小肠经上必然气虚。此时当取刺位于人体上部的手少阴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泄刺手少阴心经,补刺手太阳小肠经。取穴原则及刺疗频率同前。当切诊结果显示阴阳二气趋于平衡、和谐时,就可以停止施针。

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

脉口主脏,故当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三倍,则说明足太阴脾经气血过实,脾脏与胃腑相表里,里实则表虚,故足阳明胃经必定气血过虚。理当泄实补虚,即泄刺足太阴脾经而补刺足阳明胃经。

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

按照补刺取两个穴位、泄刺取一个穴位的原则来行针,每天操作两次。行针前后,一定要切诊寸口和人迎,以查验病势的盛衰趋势。

(“疏”字误,当为“躁”——译者注)而取之上,气和乃止。

如果切诊时发现,不仅脉口处脉搏比人迎处强劲三倍,且其脉象还显急促、躁动、频数,则说明手太阴肺经的气血过实,肺脏与大肠腑相表里,故手阳明肺经上必然气虚。此时当取刺位于人体上部的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泄刺手太阴肺经,补刺手太阳小肠经。取穴原则及刺疗频率同前。当切诊结果显示阴阳二气趋于平衡、和谐时,就可以停止施针。

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阴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之所以能一日取刺两次,是因为足太阴脾主管足阳明胃,胃腑谷气常盈,多气多血,故其所侍奉之脾脏之阴精比其余四脏都更加充实,因此可一日承受两回泄刺。而手太阴肺主管手阳明大肠,大肠腑同样谷气常盈,多气多血,故其所侍奉之肺脏之阴精亦较充沛,可一日承受两回泄刺。

~~~~~~~~~~

老黄历择吉,2024.4.20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0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08


推荐:猴子森林107:巧计行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06卷二·终始第九7/22 原文: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
    老黄历择吉阅读 134评论 0 4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34卷三·经脉第十13/23 原文: 肝足厥阴经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老黄历择吉阅读 237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15 卷五·热病第二十三 2/8 原文: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
    老黄历择吉阅读 209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26卷三·经脉第十5/23 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
    老黄历择吉阅读 187评论 0 4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23卷三·经脉第十2/23 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
    老黄历择吉阅读 40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