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钓鱼摊位于步行街中间位置,面积不足二平方米,主要由一张钓鱼桌组成,桌底座是小矮凳高的四方形绿色塑料桌,上面是八边形的小水池,两者浑然一体。
水池蓄满水后水深仅有成人拳头高。池子里放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小鱼、海星、海马、小黄鸭等。按下开关,隐藏在桌子内部的电机开始工作,池子里的水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起来,小鱼和小黄鸭随着水流不疾不徐的转悠起来。
再摆上几杆塑料小钓鱼竿,四五个小网兜,五六条小塑料凳,一个供孩子们玩乐的钓鱼摊就有了!
老板娘是位长发过肩的中年大姐,穿着红色妮子大衣,坐在塑料凳上,晴天时守着钓鱼摊,有父母带孩子路过时,也从不主动招揽客人,孩子上前围观不肯走,也只是笑笑,待孩子父母询问价格,才开口说话:“10元!”接过父母递过来的钱,她利索地配好一套钓鱼竿、网兜和盆递给孩子。
孩子坐在小板凳上,一手拿网兜,一手拿盆,轻轻地在池子里用网兜一抄,两三个小鱼儿应声入网,然后兴高采烈地将捕获的鱼儿放入盆里,赶紧又将网子向池里伸去。
网兜好搂,鱼竿就需要点技术了。说是鱼竿,其实没有鱼钩,只是钓绳的尽头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每条鱼的嘴唇处也设置了小小的磁铁,当吊绳上的磁铁触碰到了鱼的嘴唇时,鱼儿就上钩了。
生意好时,四五个小朋友齐涮涮地围成一桌,争先恐后的将池子里的鱼和鸭网上来、钓上来,谁盆里的战利品最多,谁就咧嘴笑的最开心!
这是小朋友的游戏。确让我想起了我父亲的爱好——打鱼。
老家门前有条二十米宽的大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里免费的鱼虾螃蟹为河两岸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备了尼龙丝织成的渔网。这种渔网如今已不常见,在我们那用土话叫“艋”。
爸爸虽然是名煤矿山工人,确是村民们公认的打鱼好手!记忆中,他每次从煤矿山休假回家放下行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好衣服背起猛,呼唤我和姐姐,我们见了会心一笑,赶紧背上鱼篓,嬉笑着跟在他背后。
到了河边,他选择了一个临河水近的地势低洼处,将“艋”在左手上一一排列好,右手紧抓艋的一角,然后将周身之劲贯注在双手上,迅猛地将猛朝水面扔去,“艋”顺势在空中以圆形舒展开后落入水中,圆形区域内的鱼而应声入网,再也逃不掉了!
并不是每一艋都会有收获。每当希望落空时,爸爸会自嘲道:这鱼都开会去了吗?一条也没有。
有时一网的收获较多,他也会乐呵呵的笑着:原来都在这里开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