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情书》里面有一首是这样写的,简单直白:
爱
就是在一起
吃好多好多顿饭。
《深夜食堂》描述得就相对文艺得多:
人世间
酸甜苦辣
若长良川。
01 年夜饭
去年年夜饭是我自己花了四个小时做出来的,其实并没有多复杂,只是自己的动作慢一些,再加上周边并没人催促,所以就更显得断断续续,成品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但也花了我很多的心思。
我熬了一锅汤当底料,把早上从菜市买的新鲜蔬菜和肉类处理好装在盘子里,又做了几个小菜,弄了一个鸡蛋虾仁,炸了一碗酥肉条,自己包了很多素馅(土豆和藕)饺子,还有几个凉拌菜,家里四个人,已经足够。一顿饭下来,相当的心满意足。
晚上躺在床上,莫名的没有睡着,想起了前年的这个时候。
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和朋友已经一年没有了联系,忘了是什么原因,可能一开始只是一点小矛盾,比如她有什么事不告诉我,等我打电话追问却草草应付了事;又比如她和我的距离越来越有隔阂的时候,在朋友圈里说某某是她闺蜜。当然了,这只是打个比方,我也有不少的缺点,然而等我们真正互相都开始不理对方的时候,我最大的一个缺点这才显露出来——不主动。
对方不主动联系我,我也开始不主动联系对方,本来两个人就在相隔千里的地方读书,一年也碰不了几次面,全靠电话和社交软件联系,加之我这不作不死的性格,导致我们终于彻底的断了往来。
躺在床上,我开始认真的反思,我甚至想起自己做饭的时候,自觉也是个重感情懂珍惜的人,不然不会花一下午去在这个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节日来准备,虽然人是慢热了点,但很多东西,不说并不代表不懂。
我开始仔细回想,一开始我也有过试图去联系对方,但几句话写了删删了写,到最后竟彻底的失去了点击发送的勇气。一开始的几次试图联系失败,加之对方也一直没有理我,导致我开始破罐子破摔,到后来甚至还想起了网上传的很广的那个段子,大意是:“得不到的就扔远些,说不定哪天碰到什么东西就弹回来了”,就这样想着,然后彻底的把这份友情丢远了。
但就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我正在吃饭,手机却响了起来,当时我已经删掉了她的电话,所以毫无预警的接了起来,却在听到电话对面的人的声音的一瞬间就知道是她。我佯装镇定,她说什么我就回什么,两个人默契的什么都没有提,也或许忘了从何提起,反正时隔一年,我们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的重新做起了朋友。
我不是个太擅长于社交的人,所以很多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都特别后知后觉,和人相处也全靠对方的容忍和退让,但我想让她知道,也想让每一个看过我写的文章的人知道,很多时候,不懂怎么表达,并不代表不珍惜,相反,我们真的只是胆子太小了,又太害怕失去,反倒弄巧成拙。那一年里我并不好过,时常梦到她,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想吐槽的时候就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写在了备忘录里,直到现在仍然保存了很多。
但庆幸的是她并没有真正的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
就是因为前年大年初一的这段特殊的回忆,让我在往后常常忆起,才以至于在去年做完饭的那个晚上,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在这样一个全家团聚,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莫名的伤感起来。
02 咖喱鸡块
今年夏天又做了一次咖喱鸡块。
过程相当的狼狈,之前去了一趟超市,什么配料都买齐了,最后却被告知没有咖喱块,当时心里相当崩溃,因为请了客人(干妈一家)来做客,她之前说没吃过咖喱鸡块,所以特地答应做这道菜给她吃的,但因为临近饭点,时间不允许我再跑一趟超市,没办法,只能先坐车回家。
到家给妈妈打了电话,请求她下班后去另一个超市给我带咖喱块,挂了电话,开始准备其他的菜品,等客人都到齐了,其他的菜也弄好了,妈妈却还在路上,我只好按顺序做起了咖喱鸡块,心想大不了就没有咖喱了,饭还是要吃的,把鸡肉焯水,又混合了其他作料一起炒,炒得差不多了,忽然听到开门声,那一瞬间真的是欣喜若狂,从妈妈手里接过了咖喱块,放进锅里,又加水焖一会儿,很快就起了锅。
从那以后,象征温暖阳光的咖喱鸡块似乎又多了一份喜悦的味道。
那天的结局是端上桌后,大家都特别的喜欢,最后吃得连汤都不剩。用食物把人团成一桌,心里会特别的有满足感,所以当时我真的特别开心。
这道菜在之前也做过一次,是在学校,社团出去租了一个日租房,每个想做饭的人都可以去做一个自己的拿手菜。其实我并没有拿手菜,当时想了想,这个氛围很适合咖喱鸡块,于是就做了。
与我所做的几次做法都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咖喱鸡块里我放了苹果,似乎甜味更重一些,却又不过分的甜,只让人想混了肉一起吃下去。
我一直是一个特别宅的人,认识的几个朋友也是一对一的关系,少有这种可以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机会,那天我们一起去了超市,一起做了杀人游戏,一起吃饭洗碗打扫,我仿佛看到自己奢望的以后我想要的那种生活,有朋友,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家,大家都休息的时候就可以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想想就觉得特别的美好。只觉得说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这话真的不假,无论这爱是朋友间的还是伴侣间的。
03 面条
煮面条是我学会的第一道菜。第一次难免都是让人不堪回首的,我只记得猪油是最后放的,从冰箱里拿出来还没来得及化掉,被掩盖在面条下一大坨,腻得人反胃,吃面条的是我爸爸和妈妈,虽然难吃,但他们却捧场的吃完了。
我特别喜欢面食,往后的日子懒得做饭的时候也会煮面条,后来高三那年奶奶受伤后周末都是我做饭,厨艺大为长进,面条做的就比较少了,不过偶尔还是会做。
一开始只是清汤面。放了作料,烫了青菜和面条,放在一起搅拌就可以吃。后来慢慢的研究怎么弄会比较好,会把熬的汤用来做汤底,再加一些面码,煎个鸡蛋,顿时显得豪华许多,口味层次也更丰富。
对面条有特殊情结,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港剧里经常说的那句:“你饿不饿,我下面给你吃。”当时还没有歧义,只觉得特别的温馨,后来慢慢的煮得多了,反倒觉得面条这种食物特别接地气,简单好操作。清汤挂面可以将就吃,把昨晚吃剩的菜,例如肉沫豇豆或者土豆泥一类的倒进去,顿时好吃程度又会加上几分。
煮面的时候站在那里发呆,等水涨后滴几滴香油,看着面条在里面翻滚起伏,突然觉得特别像一个人的人生,简简单单也是很好的,且是常态,但偶尔也可以稍微改善一下,加一些其他的风味进去使之变得特别,但无论怎样,似乎也离开不了这个轨道,大概步骤都是设定好的,其他的细节只能靠自己摸索着慢慢修改。
04 终
我在想我们一辈子吃过最多的美食其实最初都来自自己的父母,网上有一句话:“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我觉得写得极美,但却不敢苟同“囿于”这两字,我认为只要出现在厨房里面,除了自己果腹以外,只能是为了爱,昼夜厨房与爱从来不会限制一个人,只能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以便他第二天能更好的征服山川大海。而我也同时热爱着那些充满着曾经走过的地方的味道的美食。
我是个记性特别差的人,但特别想对那些对我有特别意义的人和回忆说一声很负责任的话————真的不用担心啦,往后我会忆起,在每一碗我们一起品尝过的食物面前。
小插曲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被告知这个公众号是走感情路线,所以应该写亲情、友情、爱情之类的,但当时我是怎么回答的?
我说,能写吃的吗?爱情没有,友情暂时想不到,亲情没什么好写的。但就当大葱答应了我的要求,我真正开始动笔写美食时,我才发现,美食与情感,竟然是联系在一起的。每道菜,就如每样物品,被铭记它或者创造它的人赋予了很多不一样的意义。
我走过无数多的桥
看过无数次的云
喝过无数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