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我来到河南博物院看展,发现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人山人海,每个展厅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我好久没有体验到这么拥挤的环境,上一次这么拥挤还是春运时候。年前就想预约,却发现爆满,我本来以为初八上班,来这里的人会少些,没想到还是这么多人。
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大人带着小孩。现在户外天气寒冷,选择带孩子们来室内参观也不错,还能让他们学习一些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不仅仅写在历史书上,还沉淀在博物馆的每个展馆中。
在我眼中,博物馆里大多是古代人留下的一些生活痕迹和器物,虽然有考古佐证,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但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枯燥,并不能从器物中感受更多东西。现在这里这么拥挤,只能说明家长们的文化意识越来越强,乃至于给孩子们的休闲时间也安排上了博物院,感受文化熏陶。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看不看得明白,退一万步讲,至少来到这里逛逛,锻炼了身体。
今天看了两个展览,一个是红山良渚文化展,一个是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石刻展整体布局蛮有意思,展厅是六边形,中间的石刻佛像也呈六边形排列布阵,看起来颇有气势。
一进门就是一个石刻大佛头,头后有莲叶和火焰背光,两侧各有一个石狮镇守。房间外围陈列着一些石碑、牌坊和人像雕塑,大佛头背后是展厅的中间位置,陈列着各种佛像、千佛像石刻雕塑。
这些佛像石刻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具象化呈现。古人早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终究留不住,只有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的形象才能流传后世,所以他们便花费巨大心里雕刻了这么多石刻,表明自己的信仰和期待。
看完两个展,我感觉很累,便想要啊逆着拥挤的人流出门,却被一楼的礼品店绊住了脚步。这里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小玩意,描绘着金色甲骨文的水杯,印着华丽云纹的丝巾,有着汉字之源的扑克牌,还有书签、冰箱贴、水杯、扇子、丝巾和玩具。
本来这种东西就像旅游景点几块钱一个的小玩意一样,完全不值钱。但因为刚逛完展厅,看到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和器物竟然落在这些小玩意上面,心中立刻升起一种历史的错落感。可以说,因为有了文化元素,这些小玩意便充满了想象力和感情,价格一下子翻了10倍、20倍不止。
这明晃晃的小金牌明明是一个小小的冰箱贴,可这冰箱贴和普通的冰箱贴大有不同,它身后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因为形似武则天的除罪金简,它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那可是女皇珍视之物,竟然触手可得,让人立刻产生了将它带回家中贴在自家冰箱贴上的冲动。再如眼前这一面小镜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着,但因为背后有繁复且充满寓意的花纹,让我们联想到展厅种那珍贵的铜镜,明白了古代器物之美,一下子觉得拥有这样一面小镜子,立刻就能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便有些爱不释手。
这些精美的器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让人不由感叹,文化人就是雅致,也让我感受到文创产业的兴旺发达,他们的着眼点就是普通人享受古代贵族生活的新鲜感和优越感。不得不说,这样的器物确实让人产生了冲动消费的感觉,正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人们用上这样的镜子、这样的冰箱贴后,心中会产生一种尊崇感、优越感和珍视感,人们逛街买东西想要获取的不就是这种愉悦感吗?至于实用不使用也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