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是奢侈品,而实际上,心理学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琐事息息相关。
有什么样的潜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心情,也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习惯。
事实上,从我们每天不情愿起早床开始,就已经启动了心理斗争模式。
一大早,自己又要管孩子穿衣服,又要给娃做早饭,老公却在一旁呼呼大睡,跟没事似的,这时,我们不爽的情绪,很可能蹭、蹭、蹭地快速往上冒.........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心理学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它怎么教会我们成熟地处理情绪和事情呢?
01
少一些越界,开心不是问题
一位大姐给我留言:我儿子爱读书,但是他总不爱做笔记,我要他记笔记,他偏不记,我好心塞。
不记笔记,说明他认真读书去了,没记到心里,光记到本子上没用呢。
这两天,妹妹小芸和她老公吵架了,她躲到我家住了三天,老公上门来谈和。
往日,我会冲上去跟他们讲大道理,以为这才是为亲人好。
他们是成年人,又都是大学老师,有自己的交流方式,而且当事人对情况更了解。
他们没有到要我去解围的地步,我何必一厢情愿地冲上去呢。
搞不好,好心还添堵,免不了情感战胜不了理智,偏向自己妹妹小芸说两句。
学了心理学,才知道“不越界”三个字有多么重要,孩子的事情妈妈不越界,妹妹的事情我不要越界,除非他们真的请求我们给建议,不然,随他们去好了,他们有他们的自主应对方式。
这些“不越界”的习惯养成,需要平时反复觉察、练习、复盘与总结。
不是练习一次,“不越界”的习惯就可以养成,一次比一次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行为,一次比一次做得要好一些,就可以啦。
当我们尽力做到了凡事最好“不越界”的时候,开心、舒坦的日子就会多起来。
我现在好像每天不开心的时候,比以前少了不少。
少一份越界,自然就多一份举重若轻、气定神闲!
02
减少干涉,人活得不再那么累
平日里,好多事情都是由干涉导致的矛盾,如两口子吵架婆婆偏向儿子、老人插手孙子的教育大计,老婆特爱关注老公朋友圈有没有漂亮女性朋友等等。
最近刚发生一件事,我建了一个免费的写作交流群,我的好朋友管理员阿华,遇到了一个难题:静姐,我都说的弹尽粮绝了,你可是要在群里说话呀,不然这群恐怕………
我特能理解他的一番好意,希望尽力将群打理好。
偶在想,群里高手不少,我去说什么写作技巧,好像有点班门弄斧,不如合适的时候就在群里发点投稿信息,让他们多点赚稿费的机会也好,这一点上,我或许可以稍稍尽点绵薄之力,估计也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后来,我回复群管理员朋友:亲,您也别困惑啦!我很理解您想把群打理好,可也不要高估了我俩哪一个人的力量,更不要低估了一群人的力量哦。
《道德经》里也表达了顺势而为、以退为进的意思。有时无为反而是无不为!爱好写作的人都是一群热爱学习、渴望自我提升的朋友,素质都很高,沟通交流也许正是他们的强项。
果不其然,群成员之间,交流还蛮热闹的。
由写作聊到了打算各生几个娃,都聊生活细节了,明显关系近了不少,真替他们开心。
其实,心理学中何尝不是经常讲:不要控制,不要干涉,我们的痛苦往往来自放不下。
放下之时,正是转机的开始。“管理”他人,会显得力不从心。放下他人,等于成全自己。
群管理员朋友阿华减少了对写作群的“干涉”,“放过”他人,果真自己也没那么累了。
那天,他一个劲地对我说:“静姐,听了你说的不要低估了一群人的力量,我的焦虑心情缓解了好多。”
03
去掉那些“我以为”,沟通不再那么难
兔子经常晚上睡觉时对我说:“好热呀,妈妈!”
我心想:哪里热?房间里不光开了空调,还同时开着小电扇呢。
兔子有鼻炎,我一般帮他把空调开到28度,那天,我突然换到他平时睡觉的那块地方坐坐,发现真的好热呀。
原来,把空调片抬起来之后,在空调正下面睡觉,反而吹不到风了。
哎!我不是他,怎知他是冷还是热呢?往往是太多的“我以为”,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兔子要是哪天不想吃饭饭,兔子爸爸就会说:“估计又是零食吃多了,才不想吃饭,不好好吃,你今天一天就只有饿着啊。”
我听了这话,一般心里会犯嘀咕:为何要把小孩子说的这么不好呢?大人总说他不好,也许他就真的走向不好了,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股向上和向善的力量。
大人都可以哪天胃口不好,不吃饭,为何孩子就不允许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呢?
我们几乎不敢跟哪个大人说,这顿不好好吃,今天你就不要吃饭了。
父母常常拿这样的“权威”吓唬孩子,孩子要么变得胆小,要么变得更加厌食,觉得吃饭是件痛苦的事情。
昨晚看湖南台《少年说》,一个小男孩站在天台上对妈妈说:“妈妈,您嫌我太瘦,要我一顿饭吃四碗,能不能将四碗饭改为两碗饭啊?这是我最大的请求。”
吃饭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着“我以为你吃了零食才不想吃”,“我以为你太瘦所以得多吃再多吃”等等意念,很平常的一件“吃饭”小事情,硬生生被好些爸妈整成了不得了的“大事件”。
孩子拿什么开心呀?他到底饿不饿,能不能吃,吃多少,他的身体自然知道答案,随他去吧!
尹建莉老师曾说,只要不涉及安全和道德的问题,随孩子去吧,越自由的孩子,往往越自觉。
总结
学点心理学,人会减少好多痛苦和纠结,很有可能将原本一地鸡毛的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
打破旧有的“爱越界”、“爱干涉”、“我以为”的思维模式,就有机会变个样痛快地生活,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美事吗?
幸福往往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并非源于金钱。
学些心理学,会减少控制,多些边界,感到幸福的时候,也会渐渐多起来。
心理学,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反而它是一门很贴地气、相当实用的学问。
心理学学习,是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必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