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云深处,梦牵魂绕地;乡情酿成酒,醇厚又甘甜。
自月初至今已有三星期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心里真的惦记。
妻也时常笑我:“头毛都白了,还时常想回家喝老娘的瘪奶,想回就回去吧。”
人生无须多豪迈,花甲正享父母爱,四世同堂人人羨,天伦之乐乐天派。
正如乡友乐知天命所评,戳中要害。
傍晚回家,沿途风景变化也快,既有乡村四月无闲人的老景观,也有乡村四月有闲人的新气象。
一到家,测血压也在呱啦。瓷砖锅台小锅里的安豆也咕噜咕噜说着喷香的话语,晚上一碗安豆汤面,一碗安豆汤。于我今年还是第一次尝新。
开着灯返回镇区,记录于《烂笔头》周日记里。写着写着又勾起如许往事,此时只得于日记里简略,我不得不去单码篇文字。
这就是今年通过烂笔头观察周日记,保持不像样的周二、三更文的鲜活例子和保持写作不二法门。
第一个晚上,把所能想到的全写出了,二千八百字。
第二个晚上,首先把针砭社会改革的记录部分删除了,这些缺乏正能量。还有离题部分减去。
第三个晚上,修改标点,分段,配图,并转发本县乡情网。
第四天本文与乡亲见面。由乡情网小编增图编辑。
文章千古事,总怀敬畏心。受知识水平所限,总有欠缺之处,广大网友忽略了,总传来嘉评。又是乐知天命的美赞声:
卜算子
豆是平常豆
汤是普通汤
加入娘心添一味
入口出奇香
子女游四方
父母守孤窗
鸦知反哺羊跪乳
陪伴慰心殇
是呀,豆与汤皆平常豆平常汤,网友的共鸣又一次掀起我心底波澜。
野生铁皮石斛石耳网友感叹如下:
潜山农村,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形,儿女离家在外,老人守着老房和山田地,种些农作物,土特产,等着儿女们回家品尝分享。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我们作儿女的永远无法报答了的!
由此我也看出,一些和我年龄相去不多的友人们,也十分依恋故土,怀惴不变的亲情、乡情!
网友彭节松每次都来捧场、鼓励!
一路风景
伴随着
浓浓的家乡情怀,
几许深思
掩不住
对往事回味的感慨!
质朴的对白
与安豆汤面的香味、
浓缩出
亲情间相互牵伴的爱。
彭先生又一次高度精评概括我的心思。
正是有如此温暖的友人的鼓励,一枝烂笔,总挪不开日思夜想家乡以及家乡的人。
家乡亦如祖国变化而前进在路上,家乡已再现碧水蓝天,再现茂林修竹,环境与发展同步,记录这淳朴与欢乐。
这是四月天的期望。
在这四月天里,我的家乡,我慈祥可敬的父母亲渐渐老去,我善良可爱的乡亲们渐渐老去,我博大可爱的家乡不老!乡音未改,乡情依旧!那厚重粘稠的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传承着乡里人的淳朴与善良,在往后日子里的文字里,乡情与我同行,也相伴到我老去。
乡情、亲情,秉承朴素善良的情感,愿她化为轻松快乐的乐园里的一瓣瓣贝壳。
读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亦或有些同感:乡情如酒,越放越香,在异国他乡,在陌路小巷,在拚搏路上,饮一杯乡情的酒,总给我们温柔与力量。乡情如茶,在童年的春天采摘,经过青年及中年沸水的浸泡,于春夏秋冬,散发出口齿的清香。乡情如歌,高亢或是低沉,我总是深情把她吟唱,吟唱……
《乡情如酒》既是乡村四月天,一碗安豆汤面的写作感怀和收获;总结一下,它又是一位热爱乡土的爱好者,从个人观察日记里发现和整现出写作独特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