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智与情感共存
在英国十八世纪时,遗产法规定家产只能由男子继承。因此在庄园主去世后,嫁一个好丈夫便成了庄园主女儿们的燃眉之急。大女儿“理智”为了全家的幸福深深藏起自己的儿女私情;小女儿“情感”则为了追求爱情甘愿付出。最后,情感至上的妹妹懂得了理智,理智至上的姐姐释放了情感。
这是简·奥斯汀带给我们的一场关于《理智与情感》的英国田园盛宴。
脱离了理智,如同只有应激反应的鳄鱼,一触即发;脱离了情感,则与只剩一堆算法的机器无异。
理智与情感,是并存的,谁也不能完全控制另一方,既要强化理智,也要良性引导情感。
人生的精彩正在于,理智与情感的碰撞。
2、平衡理智与情感
在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叫勤奋,一个叫懒惰,他们经常打架,小学时候勤奋经常把懒惰打倒,初中时候他们经常打成平手,高中时候懒惰经常把勤奋打败,大学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勤奋竟然死了。
人的天性喜欢偷懒,做简单的事,所以滋生了懒惰。但理智告诉我们,安逸会使人走向灭亡,所以派了勤奋来对抗懒惰。
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改变,都不是对意志力的挑战,而是平衡理智和情感的智慧考验。
有人将理智和情感,比作骑象人和大象,那作为主体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呢?
a、制定行动计划,控制骑象人
虽然我平时不做计划的时候,每天完成的事也很多,但远没有我做计划的完成的事多。——俞敏洪
为了避免一味思考而不行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
首先可以从微改变开始。比如,你想要写作,可以规定自己从每天写200字开始;你想跑马拉松,可以制定每天早上跑步20分钟的计划。有了明确的计划,就会鞭策自己行动。
b、营造画面感,激励大象
人是天生的视觉动物。跟戒烟的人讲一百句吸烟的后果,不如给他展示一张被烟熏黑的肺部照片直观。
既然如此,想要让情感发挥我们想要的结果,就要给它营造画面感。
如果你想要说服某个人跟你一起去健身,你可以首先将那些因为懒惰而身材走样的照片给她看,让她产生恐惧心理。其次,还可以向她展示因为健身而获得完美身材的例子,激励她去健身。最好是将这两张照片都帖在她的床头,时刻刺激她。
c、营造路径,增加正确行动概率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想要彻底改变,必须营良好的环境,增加正确行动的概率。
假如你现在正在进行减肥计划,就可以从管住嘴和迈开腿两个方向来营造改变环境。
管住嘴:要将家里的甜食、零食,尤其是薯片之类的油炸食品,全部清除,多备一些水果和蔬菜,这样在你饿的时候就杜绝了随手吃零食的习惯。
迈开腿:将运动装备放在显眼的地方,比如衣柜正前方。将运动鞋放在门口,随时提醒自己出去运动,还可以与朋友约定互相监督,记住,一定要找坚定的监督对象,不然最后两人一块偷懒,就白搭了。
3、善用奖励机制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同学,最后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差距呢?你可能会说是因为学习方法, 但是当成绩优异的同学将学习方法分享出来之后,你去模仿就会发现自己依旧无法取得跟他同样的成绩。
最近有研究表明,其实学习成绩好的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及时奖励机制。他们学习一门课程取得好成绩,自己会很开心,然后会得到家长的表扬,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喜欢,然后这些所有的正向反馈给了他们更大的动力,去继续学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大的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及时奖励机制。
比如,你每天写完两百字后,可以奖励玩五分钟的手机,刷朋友圈、看新闻都可以。或者说是每周坚持跑步三天以上,周末就可以奖励自己去看一场电影。
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个奖励机制必须是你所期待所向往的事。如果说你的奖励机制设定成,我今天写了两百字,就奖励自己去跑步半小时,这明显是无效激励,因为跑步对你来说也是需要被激励的。
人因理智而聪慧,因情感而丰满,因妥善平衡两者得以改变,因不断改变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