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住在图书馆附近,吃过晚饭,总喜欢踩着月光,到图书馆的自助外借区。选好喜欢的书,听机器刷刷刷的扫描声,在安静的夜晚,好像一阵冷冽的风吹过,吹来了书香,那一晚就可以枕着这香气安然入眠。
周末的时候,阳光总是很好。记忆里,好像一年到头都有蓝蓝的天和灿烂的阳光。图书馆阅读区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顶,阳光穿过屋顶,洒进来,金色的光穿过一页页书,照在坐在椅子上看书的人身上。那金灿灿的光,像一个个小精灵,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
从周一到周日,图书馆最好的那个位置——能晒到阳光又不至于太热,总被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占据。他留着长发,衣服破旧不堪,看上去已经许久没有打理过了。他捧着一本书,人少时,躺在座椅上,有时打盹,有时看书,眼神迷离。人多时,他坐起来,仍旧只有他一人坐一张桌子,大家避让着他,也睥睨着他。他不动声色,该看书看书,该打盹打盹,他安静的把这当作他的家。
时光如梭,这几年搬了好几次家,离图书馆越来越远,时常想起那些住在图书馆附近的日子。想起,那些午后,那些书,那么真实,就像在昨天一样。
周末,翻出许久未用的借书卡,骑了个车,在阳光正好的午后,到图书馆借书。穿梭在一排排书架里,仿佛时光流转。好几年前,在博客上看王泓人只身一人,从南京出发,环球旅行,羡慕得动了出去走走的念想。另一位博客上一直关注的塞壬,文字优美,学识渊博,看她的文字,就像在冬夜里煮茶,温暖又美好。如今,又在图书馆意外的看到了熟悉的她们的书。我心想,世界有时候很大,有时也很小,小到转个圈,就能遇到那些你想遇到的人和他们的文字。
书架与书架之间的过道里,一个流浪汉坐在地上的角落里,看着一本有很多图片的书。他显然不是原来那个流浪汉。他看着书,心无旁骛,有人从他身旁走过,他也不动声色。我选好了书,准备离开,他仍坐在那里看着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书馆真是个包容的地方,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唯有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背着沉甸甸的书回到家,迫不及待的翻开来,读到鲁迅先生所说箴言:预言总是诗,而诗人大半是预言家。然而预言不过诗而已,诗却往往比预言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