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出自嘉靖帝
在御前财政会议上,清流党和严党就超支的银子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剑拔弩张之际,嘉靖帝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说了唐代李翱《问道诗》
原意是各司其职、各掌其位。在剧中是敲打各位臣子,你们所作所为我心中有数不要拿事进行互相攻讦。
2、
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杨金水《大明王朝1566》
为了尽快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也为了保住严党的利益。在小阁老的授意下,浙江的官员们趁着夜色,开始毁堤淹田。
河堤监管李玄心如死灰,赶紧向干爹杨金水求救。直言自己监工时,河堤修着固若金汤,绝不会被洪水冲垮,不料杨金水却说:
李玄瞬间明白是内部人捣鬼,再不敢多言。这句话寓意: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埋在心里对诸位都有好处,可一旦捅出去,一起完蛋。
3、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啊。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呀。——嘉靖自嘲
在御前财政会议之后,裕王妃诞下皇孙,众臣纷纷前去祝贺,嘉靖帝对严嵩父子说的话:
然后又说:
这其实是嘉靖帝的权利平衡之术,裕王妃诞下皇孙意味地清流党又添一大助力。
为了安慰严嵩父子才留其用膳,寓意是我依旧信任你们父子俩。
4、“今年第一茬的狮峰龙井,赶在夜里露芽的时候采的,产的少,给吕公公和阁老小阁老,每人准备了两斤,各位大人委屈一点,每人准备了一斤。”———沈一石的分赃方案。
这段话看似在说茶叶,其实是沈一石丝绸利润的分赃比例:吕芳两成、严党两成、三位大人每人一成,自己一分没有,只喝白水。
5、我这些织机绸行可都是为织造局开的。哪一天杨公公瞧着我不顺眼了,一脚踹了我,我照旧能活。———沈一石
沈一石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外表光鲜亮丽,其实里子早已被大明上上下下的贪官污吏所掏空。他的灭亡是必然的。
6、孔子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我们也只能这样干了。——罗龙文对严阁老说
这其实被后人曲解孔子的一句话。
孔子原意是这样的:百姓能够按照政策办事,就让他们去做;若不能按照政策办事,就动员下百姓,告诉他们道理,劝导他们。
结果后人误解为:“执政者可以引导民众按照正确的道路去走,但不必强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这样”
7、均贫富是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我们尽量“损有余,补不足”吧。——王用汲
历代政客都知道这个道理,譬如现在的发达国家都是高额收富人的税、收遗产税、收所得税。然后再变成福利送给穷人。这和王用汲有异曲同工之妙。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逝者如斯,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你和我都挡不住———赵贞吉
在赵贞吉这种官场老油条看来,百姓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死一万人和死十万人没什么区别。希望这样以百姓的命视如草芥的官员少一点。
9、为了军国大事,我必须以半价收购桑农的生丝,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赵贞吉
赵贞吉这样只为一己私利往上爬,在他眼里只有上司和皇上的话,才是真理。
一个可以办事,但是,不拿百姓的利益当回事的官员是好官吗?
10、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也不能幸免。——郑泌昌
这句话是郑泌昌被抓后所说的,这其实是他的狡辩之词,大明王朝虽然已到后期,贪官污吏大行其道,但是,也有像海瑞、王用佶这样的能臣干吏。
郑必昌为了逃脱罪责,居然把满朝文武皆比喻成硕鼠之流,其心可诛!
我还是非常欣赏赵贞吉反击他的这句话的;“我家有薄田千傾,为官几十年,从未豪取百姓,一两文钱。 ”
在大明当官其实很少有家徒四壁的穷书生,一般最起码都是小地主,因为,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费钱的事情,无论是上学,笔墨纸砚、还是进京赶考。上下打点,都需要一大笔银子,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所以,大明的贪官大多数还是为了贪欲,而不是生活,因此,郑必昌该杀!
本文原创,抄袭 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