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个好理解,那流过的水啊,逝者如斯。那么岸边的柳,河底的砂呢,还是不是原来的柳和砂?就连踏入河中的你,是上次的人儿吗?
你是怎么样的存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你确实是你。而我们来看物质的你。
有一件事很令人惊恐,也许我们早知道,也许我们不在意,也许我们压根就没意识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将会构成我们的身体,你和我都是一系列携带某种序列的信息的载体。这个信息是你,那个信息是我。一本美国的大学物理教科书上有这样一个段描述,“500年前的某棵树的树皮上的一个氧原子,也许此刻正在你的身体。”它按照某种序列,在某一个位置,此刻正在构成你。也许不久的将来,也许是几天后也许是几年后,再离开你的身体,去构成一坨翔,或者一颗菜,或者另外一个人。
你此刻呼吸,你说你没有去卫生间,但是,此刻,你吸进了前一刻还不在你身体内的氧,进入你的血液,呼出了前一刻在你身体的二氧化碳。你的身体内部还无时不刻在做着反应,对的,就是那些方程式,无时不刻的等号成立。
尘曾经归尘,土曾经归土。只是。
即使有大气层,地球也并不绝对封闭,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流星划过天空。更何况各种射线,这类称为电磁波的物质。波粒二象性发现以来,人们就知道光线也是粒子流,属于物质。地球每日接收着无私母亲太阳的馈赠。咱先不说地球外层那些以第一宇宙速度在某个轨道上运行的有用的卫星和无用的无法回收的卫星。
所以我们都不能说自己是地球人,可以称自己是太阳人,甚至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宇宙人。
每本物理教科书都会问一个问题:我们来自哪里?物理学家告诉你:我们来自遥远的星星。我们身体的构成,你,我,他,树,花,石头,江水,乃至整个地球,都来自古老星云的尘埃。
还好,能量是守恒的。还好,宏观低速的我们至少理解前面这些。只是当我们认为原子够稳定的时候,后来发现了高质子数的放射性物质,每时每刻都在衰变。我们庆幸,至少低质子数的原子幸免遇难的时候,却发现它们也有衰变,只是半衰期的时间变长了,很长很长。
宏观低速的我们能理解微观高速的世界吗?就像二次元的纸面人理解三维世界的立体吗?没关系,物理学家说量子来了,我们去运用就好了。
日子在一天一天过,岁月更替,宏观的我们、低速的我们、人文的我们、社会的我们,也许并不去思考因为日月星辰天体运动而有的岁与月的更迭,冬与夏的交替。
只是,我们多么幸运!看着繁花,听着虫鸣,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生气,可以恣意,可以开怀,可以悲伤。你愿意让你这样的一个存在,去感受吗?
这个世界,如此神奇和美妙,鱼的洄游,鸟的迁徙,羚羊和角马的奔腾,甚至是一棵树掉下了种子,只为粒子排列的顺遂和记忆,为了繁衍,生生不息……